冻疮处理以非药物干预为主,需迅速让受冻部位脱离寒冷环境并以38至42℃温水局部浸泡复温(儿童严控水温),复温后保持受冻部位干燥清洁,无破溃时轻柔按摩促循环,儿童皮肤娇嫩复温等需谨慎防搔抓且加强保暖,有基础病史人群要密切关注受冻部位状况并控基础病,药物干预为辅助,低龄儿童用药需遵医嘱。
一、非药物干预为主的基础处理
1.迅速脱离寒冷环境与复温:首先让受冻部位尽快脱离低温环境,随后采用38~42℃温水进行局部浸泡复温,浸泡时间控制在15~30分钟,需注意避免水温过高导致烫伤,儿童复温时更要严格把控水温,防止因水温不当造成皮肤损伤。
2.保持局部干燥清洁:复温后要确保受冻部位保持干燥,避免沾水引发感染,对于已破溃的冻疮,可用消毒纱布轻柔覆盖,防止外界细菌侵入。
3.轻柔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在受冻部位无破溃情况下,可轻轻按摩受冻部位,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但力度需适中,避免加重皮肤损伤,儿童皮肤娇嫩,按摩时要更加轻柔。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群体:儿童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冻疮处理时复温需格外谨慎,严格控制水温在安全范围,且避免儿童搔抓受冻部位,以防皮肤破溃继发感染,同时要加强保暖,避免再次受冻。
2.有基础病史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冻疮部位更易发生感染且不易愈合,处理时除遵循上述基础处理外,需密切关注受冻部位状况,若出现感染迹象需及时就医,且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以降低感染风险。
三、药物干预的基本原则
药物干预作为辅助手段,可使用冻疮膏等,但优先以非药物干预为主,低龄儿童使用药物需谨慎,药物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且重点关注药物对儿童皮肤等组织的影响,避免因不当用药加重儿童身体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