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及全身症状且不同年龄表现有差异,实验室检查中支原体IgM抗体检测需滴度及双份血清变化提示近期感染,支原体培养为金标准但应用受限,核酸扩增试验可早期快速诊断需防污染,影像学检查可见肺部多种形态浸润影、节段性分布、下野多见且影像与临床有时不平行需结合其他检查。
一、临床表现评估
支原体肺炎患者常表现为发热,多为中等度热,也可呈高热;咳嗽为突出症状,多为刺激性干咳,可持续较长时间;部分患者可能伴有乏力、头痛、咽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支原体肺炎时咳嗽症状相对更明显且易出现喘息等,老年人症状可能相对隐匿,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二、实验室检查指标
1.支原体抗体检测:血清学检查中,支原体IgM抗体检测是常用方法。一般来说,支原体IgM抗体滴度≥1:160,且双份血清抗体滴度呈4倍及以上升高时,提示近期支原体感染。例如,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若急性期和恢复期抗体滴度有显著变化,对支原体肺炎诊断有重要意义。
2.支原体培养:为支原体肺炎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支原体培养操作复杂、周期较长,临床应用相对受限,主要用于科研等情况。
3.核酸扩增试验(PCR):通过检测呼吸道标本中的支原体DNA来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早期快速诊断支原体感染,但需注意避免标本污染等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
三、影像学检查特征
胸部X线或CT检查可见肺部多种形态的浸润影,病灶多呈节段性分布,以肺下野较为多见,有的可从肺门附近向外伸展,可表现为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均匀一致的片状阴影等不同影像表现,且影像学改变与临床表现有时可不完全平行,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