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是多因素参与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遗传与环境等因素致免疫系统紊乱等使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出现皮损,病原体非真菌且发病机制与免疫异常相关;真菌病由致病性真菌引起,分浅部和深部,浅部经接触传播可检菌丝孢子等,深部少见且重,二者在病原体、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上均有本质区别。
一、银屑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银屑病是多因素参与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遗传因素在其中起重要作用,若家族中有银屑病患者,个体发病风险会增高。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如感染(虽非真菌感染,但细菌感染等可诱发或加重病情)、精神紧张、外伤、吸烟、某些药物等都可能影响银屑病的发生发展。其发病主要是免疫系统紊乱,体内T淋巴细胞功能异常,导致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网络失衡,促使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和炎症浸润,进而出现皮肤红斑、鳞屑等典型皮损表现。
二、真菌病的特点
真菌病是由致病性真菌引起的疾病,真菌包括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浅部真菌主要侵犯皮肤、毛发、指甲等部位,如皮肤癣菌引起的体癣、手足癣等,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真菌菌丝或孢子,通过真菌培养可明确菌种。深部真菌病则累及内脏等深部组织器官,相对少见,但病情往往较严重。
三、银屑病与真菌病的本质区别
银屑病的病原体并非真菌,其发病机制与免疫异常相关;而真菌病是由真菌感染所致,有明确的致病真菌病原体。在临床表现上,虽然部分银屑病皮损表现可能与某些真菌病有相似之处,但通过病原学检查等可明确区分,如真菌镜检及培养在真菌病中可检测到病原菌,而银屑病患者则无相应真菌学异常。从治疗角度,银屑病主要采用调节免疫、抑制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等治疗手段,而真菌病主要是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二者治疗方案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