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感染后机体产生IgM和IgG等特异性抗体,IgM早期出现恢复后渐消,IgG可较长时间存在但随时间下降且有个体差异及血清型差异,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中抗体产生维持与成人有别,老年因免疫衰退抗体持续短且水平变化复杂。
一、登革热抗体的类型及基本存在特性
登革热感染后机体可产生特异性抗体,主要包括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等。其中,IgM抗体通常在感染早期出现,感染恢复后一段时间内逐渐消失;而IgG抗体可在体内持续较长时间,但并非永久存在。研究表明,人体感染登革热病毒后产生的IgG抗体水平会随时间推移呈现下降趋势,不过下降速率及持续时长存在个体差异,这与感染者的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等密切相关。例如,部分感染者体内的IgG抗体在感染后数年仍可被检测到,但随着时间延长,其水平会逐渐降低。同时,登革热病毒有多个血清型,机体感染某一血清型后产生的抗体对其他血清型的交叉保护作用有限,且针对不同血清型的抗体在体内的持续时间及变化规律也不尽相同。
二、年龄等因素对登革热抗体存在的影响
(一)儿童群体
儿童的免疫系统尚处发育阶段,感染登革热后抗体的产生及维持机制与成人存在差异。一般而言,儿童感染后产生的抗体水平在感染恢复后的变化速度与成人不同,但总体上抗体也不会永久存在。例如,有研究显示儿童感染登革热后,IgG抗体的下降速率可能相对较快,然而具体情况需结合个体的免疫功能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定。
(二〉老年群体
老年人因机体免疫功能逐渐衰退,感染登革热后抗体的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且水平变化较为复杂。由于老年人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对病毒感染后抗体的产生、维持能力减弱,所以其体内登革热抗体存在的时间较青壮年更短,且抗体水平波动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