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烧指体温在37.3℃-38℃之间,首先可采取补充水分、温水擦浴、使用退热贴等非药物干预措施;成人因感冒等低烧可考虑用对乙酰氨基酚但有特殊病史需谨慎,低龄儿童低烧应及时就医,3个月以上儿童低烧可在医生指导下用儿童专用药且要谨慎观察反应,低烧时先尝试非药物干预,用药需依不同人群情况谨慎选择,特殊人群严格遵专业人员指导。
一、低烧的定义
低烧是指体温在37.3℃~38℃之间。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补充水分:低烧时身体会丢失较多水分,应适当多喝温开水,以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散热,尤其要关注儿童等特殊人群,保证其充足的水分摄入,防止因发热导致脱水。
物理降温:对于成年人及较大儿童,可采用温水擦浴的方式,用32℃~34℃的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还可使用退热贴,将退热贴贴在额头等部位,帮助降低体温。
三、药物选择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成人适用情况:如果因感冒等原因出现低烧,可考虑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但需注意如果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病史的成人要谨慎使用。
儿童情况:低龄儿童(如3个月以下婴儿)出现低烧时,不建议首先使用药物,应及时就医,因为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低烧可能是较为严重疾病的表现。对于3个月以上儿童出现低烧,可在医生指导下考虑使用安全性较高的儿童专用退热药物,但仍需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等情况。同时,儿童在使用任何药物时都要格外谨慎,需根据儿童的体重等情况准确把握可能的用药情况,且要关注儿童用药后的反应。
低烧时首先应尝试非药物干预措施,当需要使用药物时要根据不同人群的具体情况谨慎选择,特殊人群如儿童、有基础病史的人群等更要严格遵循专业医疗人员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