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是发生于皮脂腺丰富部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与马拉色菌定植、皮脂分泌增多等有关,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油腻性鳞屑且瘙痒程度不一;酒渣鼻主要发生于面部中央,好发30-50岁中年人,涉及遗传等多因素,有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等特定分期表现,年龄及诱因等有别且无对方特有表现。
一、疾病定义与好发情况
脂溢性皮炎是发生于皮脂腺丰富部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头皮、面部(如眉间、鼻唇沟等)、胸背等皮脂腺密集区域,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油腻性鳞屑,可伴瘙痒[1];酒渣鼻是主要发生于面部中央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30~50岁中年人,临床分为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丘疹脓疱型、鼻赘型和眼型,有特定的分期性表现[2]。
二、发病机制差异
脂溢性皮炎发病与马拉色菌定植、皮脂分泌增多、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等有关;酒渣鼻发病涉及遗传因素、神经血管调节功能异常、微生物(如毛囊蠕形螨等)感染、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及免疫炎症反应等多因素参与[1][2],二者发病机制不同。
三、临床表现区别
脂溢性皮炎:红斑基础上有油腻性鳞屑,瘙痒程度不一,一般无明显毛细血管扩张等表现;
酒渣鼻: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以面中部持久性红斑、毛细血管扩张为主;丘疹脓疱型在红斑基础上出现丘疹、脓疱;鼻赘型表现为鼻部结缔组织增生、皮脂腺增大肥厚;眼型可出现眼部症状[2],有其独特的典型皮损表现。
四、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
年龄:脂溢性皮炎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酒渣鼻多见于中年人;
生活方式:脂溢性皮炎可能与饮食油腻、作息不规律等相关,酒渣鼻可能与嗜酒、食用辛辣食物、高温及寒冷刺激等有关;
病史:脂溢性皮炎无酒渣鼻特有的血管扩张等病史表现。
综上,脂溢性皮炎与酒渣鼻是不同的疾病,有明确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