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前期(前驱期)一般持续2-4天,有全身症状(多数患者低热、倦怠等类似感冒,儿童可能情绪改变,基础疾病患者基础疾病症状加重)、神经系统症状(有恐水、恐风及精神异常等,儿童精神异常不典型,有精神病史者需与原有精神疾病鉴别)和局部症状(被咬伤部位及其周围有麻木等异常感觉,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
全身症状:多数患者会出现低热、倦怠、头痛、恶心、全身不适等症状,类似感冒。这是因为病毒在体内开始繁殖并向中枢神经系统蔓延,引起全身的炎症反应。对于儿童来说,可能会表现出烦躁不安等情绪改变;而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会使基础疾病的症状有所加重,因为全身炎症反应可能影响原有疾病的状态。
神经系统症状
恐水:这是狂犬病非常典型的早期症状之一,但还不是最早出现的。患者逐渐出现对水的恐惧,见到水、听到流水声甚至提及饮水时,可引起咽喉肌严重痉挛。这是由于病毒侵犯了控制吞咽和咽喉肌肉的神经,导致这些肌肉对刺激的敏感性增高。
恐风:部分患者对风也会产生恐惧,微风的吹拂也可引发咽喉肌痉挛。同样是因为病毒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使得相关神经对风等刺激的反应过度。
其他神经系统表现:还可能出现精神异常,如焦虑、抑郁、幻觉等。这是因为病毒累及了大脑的相关区域,影响了神经递质的平衡和神经功能。在儿童中,精神异常可能表现得不太典型,需要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对于有精神病史的患者,需要注意与原有精神疾病进行鉴别,避免误诊。
局部症状:在病毒入侵部位,也就是被咬伤的部位及其周围,可能会有麻木、发痒、刺痛或蚁走感等异常感觉。这是因为病毒在局部神经末梢繁殖,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的感觉异常。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的人,这种局部症状的表现可能会有差异,例如儿童的痛觉敏感度与成人不同,可能对这种异常感觉的描述和感受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