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目前难以治愈,暴露后预防至关重要,包括暴露前预防和暴露后处理,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被可疑动物咬伤后有不同的注意事项,及时规范的暴露后处理可显著降低发病风险,发病后现有医疗手段无法治愈。
暴露后预防至关重要
暴露前预防:对于一些高危人群,如兽医、动物饲养员等,可通过接种狂犬病疫苗进行暴露前预防。研究表明,提前接种狂犬病疫苗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当被狂犬或疑似狂犬动物咬伤、抓伤时,能有效降低感染狂犬病的风险。
暴露后处理:如果被可疑狂犬或狂犬病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黏膜或破损皮肤等,应立即进行伤口处理,用肥皂水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清洗伤口至少15分钟,然后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接种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及时规范的暴露后处理可以显著降低狂犬病的发病风险,但如果已经发病,现有的医疗手段无法治愈。
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
儿童:儿童被犬猫等动物咬伤后更应重视暴露后处理。儿童往往不太能准确表达被咬伤的情况,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被咬伤后的反应,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带儿童就医处理。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和身体机能与成人不同,及时规范的伤口处理和疫苗接种对儿童预防狂犬病至关重要。
老年人: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下降,被咬伤后伤口愈合相对较慢,且可能存在一些基础疾病,在进行暴露后处理时需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情况。同时,老年人对狂犬病相关症状的感知可能不如年轻人敏感,容易延误治疗时机,因此老年人被可疑动物咬伤后更要及时、规范地进行伤口处理和疫苗接种。
孕妇:孕妇被咬伤后,在进行狂犬病暴露后处理时,要权衡疫苗接种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目前研究表明,狂犬病疫苗对孕妇和胎儿是相对安全的,而不及时接种疫苗感染狂犬病对孕妇和胎儿的危害极大,所以孕妇被可疑动物咬伤后应遵循医生建议及时进行伤口处理和疫苗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