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综合征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发可经空气飞沫、皮肤伤口等侵入,临床有发热、咽峡炎、皮疹及疹退后脱屑等症状,依据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诊断,儿童需严格隔离、监测体温与皮肤清洁,成人患病需隔离并配合治疗。
一、定义
猩红热综合征是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临床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及疹退后显著脱屑为主要特征。
二、病因
主要病原体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该病菌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能经皮肤伤口等途径侵入人体。
三、症状表现
1.发热:多为持续性发热,体温可高达39℃左右,不同年龄人群发热表现可能因自身机体状况有差异,儿童相对更易出现高热情况。
2.咽峡炎:伴有咽痛、吞咽痛等症状,影响患者进食及正常吞咽功能,儿童可能因咽痛而拒食。
3.皮疹:一般在发热后1-2天出现,起始于耳后、颈部及上胸部,随后迅速蔓延至全身,皮疹为针尖大小的充血性皮疹,按压后褪色,伴有瘙痒感,不同个体皮疹严重程度有所不同。
4.疹退后脱屑:皮疹消退后会出现片状脱皮现象,儿童皮肤较为娇嫩,脱屑情况可能相对更明显,需注意皮肤护理避免继发损伤。
四、诊断方式
依据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如咽拭子培养可检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来明确诊断,不同年龄人群在咽拭子采集等操作上需根据其配合度等灵活进行。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是猩红热综合征的高发群体,需严格隔离,防止疾病传播给其他儿童,发热时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按照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进行护理,避免因高热引发惊厥等不良事件,同时注意皮肤清洁,防止皮疹处继发感染。
2.其他人群:成人患病后也需注意隔离,避免传染他人,在治疗过程中要遵循抗感染治疗原则,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配合治疗,尤其是有基础病史的成人,要注意基础疾病与猩红热治疗之间的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