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哮喘需识别并远离花粉、尘螨等常见过敏原且不同年龄人群接触场景有差异,药物分控制与缓解药,控制药规律用缓解药快速缓解且用药考虑年龄因素,非药物管理要定期监测肺功能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儿童用儿科专用药家长观察,孕妇用药咨询医生权衡风险,老年关注药物相互作用及监测不良反应。
一、避免触发因素
过敏性哮喘患者需识别并远离常见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某些食物等。不同年龄人群接触过敏原的场景有差异,儿童可能在接触毛绒玩具、地毯等易存尘螨的物品时触发症状,孕妇应避免接触厨房油烟、油漆等特定触发物,老年人需留意室内霉菌滋生等环境因素,通过规避此类触发因素可降低哮喘发作风险。
二、药物治疗
药物分为控制药物与缓解药物。控制药物主要用于长期控制气道炎症,常见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需按病情遵医嘱规律使用;缓解药物用于快速缓解哮喘急性发作症状,如速效β受体激动剂。用药时需充分考虑年龄因素,低龄儿童应避免使用不适合的剂型,优先选择儿科适用药物,且严格遵循非药物干预优先的原则。
三、非药物管理
定期监测肺功能,如通过呼气峰流速仪监测呼气峰流速值,以评估病情控制情况。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包括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当进行低强度运动(需避开过敏原浓度高的时段)。不同生活方式人群需结合自身特点调整,例如运动员在运动前需评估环境过敏原情况,提前做好防护。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优先选择儿科专用的哮喘治疗药物及剂型,避免使用不适合低龄儿童的药物,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接触过敏原后的反应,及时调整生活环境。
孕妇患者:哮喘用药需咨询医生,权衡药物对胎儿的潜在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风险较低的药物,并关注孕期哮喘控制不佳对母婴健康的影响。
老年患者:需关注药物间相互作用,考虑身体耐受性,用药过程中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定期评估肺功能及整体健康状况,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