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非药物干预需保暖防护适时添衣,儿童尤要注意穿戴合适保暖物,成年人也应据气温调着装;轻度冻疮用30-32℃温水适度复温防烫伤;轻柔按摩促局部血液循环且力度适中;保持冻疮部位皮肤清洁防感染,儿童因活泼好动更需干爽清洁;若冻疮破溃遵医嘱用促皮肤修复药物,儿童用药严格遵医嘱,药物为非药物辅助,糖尿病患者需密切关注血糖控制以助冻疮恢复且优先非药物措施。
一、非药物干预措施
1.保暖防护:冻疮多因寒冷引起,首要措施是保持冻疮部位温暖干燥,根据环境温度适时增添衣物,避免患处再次受冷刺激。对于儿童,因其体温调节能力较弱,需格外注意穿戴合适的保暖衣物,如加绒手套、厚袜子等;成年人也应根据气温变化及时调整着装,防止冻疮加重或复发。
2.适度复温:轻度冻疮可采用30~32℃的温水浸泡患处,每次浸泡15~30分钟,每天数次。复温过程中需注意水温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尤其是儿童皮肤更为娇嫩,更要严格控制水温,防止因水温不当造成二次损伤。
3.促进血液循环:轻柔按摩冻疮部位,通过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但要注意按摩力度,避免用力过猛损伤皮肤。儿童按摩时需更加轻柔,以不引起疼痛和皮肤损伤为原则;成年人按摩时也应适度,防止过度刺激加重不适。
4.保持皮肤清洁:维持冻疮部位皮肤清洁,避免感染,每日用温水清洗患处后轻轻擦干,但要注意避免过度搓洗。对于儿童,因其活泼好动易出汗,更需注意保持皮肤干爽清洁,减少细菌滋生风险。
二、药物干预要点
若冻疮部位出现破溃等情况,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促进皮肤修复的药物,如维生素E软膏等,但儿童使用药物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用药。需注意的是,药物干预应作为非药物干预的辅助手段,优先以非药物措施为主改善冻疮状况。对于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因末梢循环不良更易发生冻疮且恢复较慢,除上述措施外,还需密切关注血糖控制情况,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以促进冻疮部位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