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是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症状期具有传染性,症状期(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7天)患者血液含病毒,蚊虫叮咬患者后再叮健康人可传播;儿童、成年人、有基础病史人群感染风险及注意事项不同,流行地区需重视防蚊和对症状监测,出现症状及时隔离防传播。
一、传播方式与症状期传染性机制
登革病毒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在登革热患者出现症状前1天至发病后5-7天,其血液中含有登革病毒,此时蚊虫叮咬了患者,就会被感染病毒,然后再去叮咬健康人时,就会将病毒传播给健康人,所以登革热症状期是具有传染性的。
二、不同人群的感染风险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免疫系统相对较弱,若接触到带有登革病毒的伊蚊叮咬,更容易被感染。在登革热流行地区,儿童出现发热、皮疹等登革热疑似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排查,同时要做好防蚊措施,如使用蚊帐、安装纱窗等,减少被蚊虫叮咬的机会,因为儿童感染后可能病情发展相对较快,需要密切关注其症状变化。
成年人:成年人虽然免疫系统相对成熟,但在登革热症状期同样具有传染性,且若感染后病情严重程度也需重视。在生活中要注意避免前往蚊虫密集的区域,若出现登革热相关症状,如高热、头痛、肌肉痛、皮疹等,应及时隔离,防止将病毒传播给他人,尤其是家中有老人、儿童等免疫力较弱人群时,更要做好防护和隔离措施。
有基础病史人群:本身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感染登革热后病情可能更复杂。这类人群在出现登革热症状时,不仅自身需要积极应对登革热病情,还需格外注意防止病毒传播给他人,因为其身体状况可能影响登革热的康复进程,同时也可能因基础病史与登革热症状相互影响而加重病情,所以更要严格做好防蚊和隔离等防护措施。
总之,登革热症状期是具有传染性的,在登革热流行地区,无论是哪个年龄段、是否有基础病史的人群,都应重视防蚊以及对登革热症状的监测,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及时采取隔离等措施,防止病毒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