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体癣应该如何处理
体癣由皮肤癣菌感染引发具相应临床表现,确诊结合临床表现及真菌镜检或培养,一般治疗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药物治疗以外用抗真菌药为主,不同人群有特殊注意事项,还需与银屑病、湿疹等鉴别及注意个人卫生等预防。
一、明确诊断
体癣由皮肤癣菌感染引发,临床表现为环形或多环形红斑、丘疹、水疱,边缘隆起伴脱屑,中央趋于消退。确诊需结合临床表现,并行真菌镜检或培养,若镜下见菌丝或培养出皮肤癣菌即可明确。
二、一般治疗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日常勤洗澡,尤其患处皮肤,浴后彻底擦干,穿着宽松透气衣物,减少局部潮湿环境,抑制真菌生长。
避免搔抓:搔抓易致皮肤破损,引发继发感染或自身其他部位感染,需告诫患者尽量避免用手抓挠患处。
三、药物治疗
外用抗真菌药物为主要治疗手段,常用药物包括:
咪唑类:如克霉唑、咪康唑等,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合成发挥作用。
丙烯胺类:如特比萘芬等,能抑制真菌角鲨烯环氧化酶,阻碍真菌细胞膜合成。
用药时需确保药物覆盖整个病变区域,疗程通常持续2-4周,以彻底杀灭真菌,防止复发。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体癣:优先选择温和、刺激性小的抗真菌药物,因儿童皮肤娇嫩,需避免使用强效刺激性药物,用药前建议咨询医生,严格按医嘱用药。
孕妇体癣:需谨慎用药,应在医生评估后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抗真菌药物,避免自行用药对胎儿造成潜在风险。
糖尿病患者体癣:此类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易合并真菌感染,需积极控制血糖,同时规范治疗体癣,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血糖及体癣恢复情况,确保两者协同管理。
五、鉴别与预防
鉴别诊断:需与银屑病、湿疹等皮肤病鉴别,银屑病多有银白色鳞屑、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等特征,湿疹常有渗出、瘙痒剧烈等表现,通过真菌检查等可辅助鉴别。
预防措施:注意个人卫生,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拖鞋等私人物品,避免接触患癣动物,公共场所如泳池、浴室等注意防护,保持居住环境通风干燥,增强自身免疫力,降低体癣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