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止血可使用去甲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溶液收缩胃黏膜血管止血,全身凝血相关药物有参与凝血过程促凝固的凝血酶原复合物及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止血的氨甲环酸,抑制胃酸分泌的质子泵抑制剂常辅助止血,儿童用止血药需遵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老年人用要评估肝肾功能,有基础病史者用要考虑药物对肝肾功能影响并加强监测。
一、局部止血药物
去甲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溶液为常见局部止血药,可通过局部收缩胃黏膜血管发挥止血作用,适用于胃内局部出血情况,利用其对血管的收缩效应减少出血部位的血流。
二、全身止血药物
(一)凝血相关药物
1.凝血酶原复合物:能参与凝血过程,为凝血因子Ⅱ、Ⅶ、Ⅸ、Ⅹ提供所需的活化条件,促进血液凝固从而达到止血目的,可用于因凝血因子缺乏等导致的胃出血情况。
2.氨甲环酸:通过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的激活,阻止纤维蛋白溶解,进而发挥止血作用,适用于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引起的胃出血等情况。
三、抑制胃酸分泌类药物
质子泵抑制剂常辅助胃出血止血,如奥美拉唑等,这类药物能显著抑制胃酸分泌,使胃内pH值升高,创造利于血小板聚集及凝血因子发挥作用的酸性环境,间接有助于止血,因为胃酸过多会破坏凝血环境,抑制胃酸后可营造更有利的止血条件。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胃出血使用止血药需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止血药物,因为儿童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善,药物代谢等与成人有差异,应在专业儿科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止血方案及药物。
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肝肾功能减退等情况,使用止血药时需评估肝肾功能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并密切监测肝肾功能指标,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可能的用药相关风险。
有基础病史者:若患者有肝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病史,使用止血药时要充分考虑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例如部分止血药物主要经肝肾代谢,有肝肾功能不全者使用可能加重肝肾负担,需权衡利弊后谨慎用药,并加强用药过程中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