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气肿预防要避免危险因素并增强机体免疫力,治疗有药物(含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非药物(呼吸康复训练、长期家庭氧疗、手术治疗),特殊人群中老年需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儿童要避免接触过敏原等且用药遵儿科原则,女性特殊时期谨慎用药,有基础病史者需考量药物相互作用并多学科协作制定方案。
一、预防措施
1.避免危险因素:严格戒烟是关键,吸烟是引发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主要诱因,需劝导患者彻底戒烟,同时避免暴露于二手烟环境以及工业污染、室内燃料燃烧等空气污染中,减少气道受刺激的风险。
2.增强机体免疫力:依据自身状况适度开展体育锻炼,像散步、打太极拳等,以此提升呼吸道的防御能力,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频次,而呼吸道反复感染会使肺气肿病情加重。
二、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支气管舒张剂:此类药物可缓解气道痉挛,改善通气功能,常见药物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增加气道内径。
糖皮质激素:针对病情较重且反复加重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其能减轻气道炎症反应,但需在医生评估后合理应用。
2.非药物治疗:
呼吸康复训练:包括呼吸肌训练、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有助于改善呼吸肌功能,提升呼吸效率。
长期家庭氧疗:对于存在低氧血症的患者,每日持续吸氧15小时以上,可提高生活质量与生存率。
手术治疗:病情严重且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可考虑肺减容术等手术方式,但需严格评估手术适应证。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需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衰退,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性与年轻人不同,用药时要谨慎权衡利弊。
2.儿童患者:要着重避免接触过敏原及刺激性物质,儿童时期的呼吸道感染等因素可能增加日后患肺气肿的风险,且儿童用药需遵循儿科安全原则,优先选择对儿童影响小的治疗手段。
3.女性患者:妊娠、哺乳期等特殊时期需谨慎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综合考量治疗收益与风险。
4.有基础病史患者:如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治疗肺气肿时要留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防止加重心血管负担,需在多学科协作下制定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