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评估患者呼吸等状况并将出现相应表现者置于半卧位等保持气道通畅,据血气分析选氧疗方式,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针对原发病因治疗,持续监测生命体征等并处理并发症,儿童患者选合适通气设备等,老年患者谨慎调呼吸支持参数等。
一、评估与紧急处理
立即评估患者呼吸频率、深度、节律及血氧饱和度等,同时检查循环状况。若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发绀、意识障碍等表现,迅速将其置于半卧位或坐位以改善呼吸,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及异物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准备。
二、氧疗与呼吸支持
1.氧疗方式选择:根据血气分析结果选择氧疗手段,轻度低氧血症可采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1~6L/min),中重度低氧血症可选用面罩吸氧。若常规氧疗不能纠正低氧,需考虑机械通气。
2.机械通气:
无创正压通气:适用于神志清楚、能配合、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通过面罩或鼻罩给予正压通气改善氧合。
有创机械通气:用于无创通气失败、呼吸微弱或停止、严重意识障碍等情况,需及时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潮气量、呼吸频率等参数。
三、病因治疗
针对引起急性呼吸衰竭的原发病进行处理,如:
肺部感染导致者,依据病原体类型选用[抗感染药物]控制感染;
气胸引起者,紧急行胸腔闭式引流;
急性肺水肿所致,需利尿、减轻心脏负荷等处理。
四、监测与并发症处理
1.监测指标: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心率、血压、呼吸等)、血气分析、电解质、肝肾功能等,动态评估病情变化。
2.并发症处理:警惕肺性脑病、休克、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若出现肺性脑病需降低颅内压、调整通气参数;发生休克时需积极补液、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电解质紊乱者及时纠正失衡。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需考虑儿童气道管径细、易堵塞等特点,选择合适的通气设备及氧疗方式,避免过度通气导致颅内压变化,机械通气时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参数调整更需精细。
老年患者:因心肺功能储备差,抢救中需谨慎调整呼吸支持参数,密切关注药物代谢差异及器官功能状态,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多器官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