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由破伤风梭菌引发,该菌是厌氧菌,广泛存于自然界。感染途径包括伤口感染(皮肤黏膜破损如各种刺伤、切割伤等,儿童易因玩耍损伤感染,老年人伤口感染后更易发病;新生儿脐部感染,接生消毒不严可致),发病机制是该菌在缺氧环境繁殖并产生毒素,痉挛毒素作用神经系统致肌肉痉挛,不同人群因自身情况对毒素反应有别,预防关键是及时处理伤口、做好新生儿脐部消毒以降低感染风险。
一、感染途径
1.伤口感染
皮肤黏膜破损:当人体皮肤或黏膜有破损时,破伤风梭菌可通过伤口侵入人体。例如,较深的刺伤(如被生锈的铁钉扎伤)、切割伤、擦伤、烧烫伤、木刺或锈钉刺伤等,由于伤口较深,形成了一个相对缺氧的环境,适合破伤风梭菌的生长繁殖。对于儿童来说,玩耍时可能发生的擦伤、刺伤等都可能成为感染途径,如果伤口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就有感染破伤风的风险。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皮肤黏膜完整性不同,儿童皮肤相对娇嫩,更容易因玩耍中的小损伤而感染,而老年人可能因皮肤弹性差、愈合能力弱等因素,伤口感染后更易引发破伤风。
新生儿脐部感染:在接生过程中,如果消毒不严格,破伤风梭菌可通过新生儿脐部侵入。这是新生儿破伤风的主要感染途径,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一旦感染破伤风梭菌,病情往往较为严重。
二、发病机制
破伤风梭菌感染人体后,会在缺氧环境下繁殖,并产生破伤风痉挛毒素和破伤风溶血毒素。其中,破伤风痉挛毒素是导致发病的主要毒素,它会作用于神经系统,阻断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使肌肉紧张性收缩与痉挛。例如,毒素会首先作用于面部肌肉,引起张口困难(牙关紧闭),随后逐渐波及颈部、躯干及四肢肌肉,出现角弓反张等典型症状。不同人群对毒素的反应可能因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等有所不同,儿童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对毒素的敏感性可能相对较高,病情进展可能更快。而老年人可能因基础疾病等因素,机体对毒素的耐受和应对能力相对较弱,一旦感染,病情可能更为严重。
总之,了解破伤风的引发原因,对于预防破伤风至关重要,如及时处理伤口、做好新生儿脐部消毒等措施都能有效降低破伤风的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