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褥疮
褥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致血液循环障碍等引发的溃烂坏死现象,成因有压力、皮肤潮湿、摩擦力和剪切力,好发于骨骼突出且缺脂肪肌肉保护部位,初期皮肤红等不消退,进展期破溃溃疡,预防需定期翻身减压、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改善营养、减少摩擦力剪切力,老年人、长期卧床、截瘫者需加强相关皮肤护理。
一、定义
褥疮又称压力性损伤,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引发的组织溃烂坏死现象。
二、成因
1.压力因素:长期卧床、坐轮椅等使局部组织持续受压,超过毛细血管灌注压时,会阻碍血液循环,引发组织损伤。常见于身体骨骼突出部位,如骶尾部、足跟、髋部等。
2.皮肤潮湿:汗液、尿液等潮湿环境会破坏皮肤屏障功能,增加褥疮发生风险。
3.摩擦力和剪切力:皮肤受摩擦力作用易破损,剪切力可导致血管拉伸扭曲,影响局部血液供应,诱发褥疮。
三、好发部位
多发生于骨骼突出且缺乏脂肪组织保护、肌肉覆盖少的部位,如骶尾部、足跟、坐骨结节、髋部、肘部等。
四、临床表现
1.初期:皮肤出现红、肿、热、痛或麻木,且短时间内不消退,皮肤完整但颜色改变(如紫红色)。
2.进展期:皮肤破溃、形成溃疡,轻者仅伤及皮肤表层或真皮层,重者可深达肌肉、骨骼,合并感染时局部有脓性分泌物。
五、预防措施
1.定期翻身减压:对于长期卧床或坐轮椅者,一般每2小时翻身1次,避免同一部位持续受压,可使用翻身垫、气垫床等辅助工具。
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清理汗液、尿液等,使用温和清洁剂清洁皮肤后,涂抹皮肤保护剂,减少潮湿对皮肤的刺激。
3.改善营养状况:保证摄入充足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增强皮肤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
4.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搬运患者时避免拖拉、推搡,保持床单平整无褶皱;使用坐椅时可抬高身体,减少身体下滑产生的剪切力。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皮肤弹性差、修复能力弱,更需密切观察皮肤状态,加强翻身及皮肤护理。
长期卧床患者:除定时翻身外,需关注受压部位皮肤变化,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截瘫患者:因感觉障碍,对压力感知不敏感,更要注重皮肤评估与预防,确保受压部位定期减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