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由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等引发,核心是胆囊管梗阻致胆汁淤积继发感染,症状有右上腹持续绞痛放射、恶心呕吐、发热,体征为右上腹压痛反跳痛Murphy征阳性,病因主要是胆囊结石嵌顿梗阻和肠道杆菌逆行感染,老年症状不典型需加强观察、女性因激素易患结石致风险高、有结石者需避高脂饮食,诊断靠血常规炎症指标升高及B超见胆囊增大壁厚结石等,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支持、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符合指征者手术切除胆囊。
一、定义及基本病理机制
急性胆囊炎是由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等因素引发的胆囊急性炎症性疾病。其核心病理过程为胆囊管梗阻致使胆汁淤积,进而继发细菌感染,引发胆囊的炎症反应。
二、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主要有右上腹疼痛,疼痛可呈持续性绞痛并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常伴随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体温可升至38℃~39℃左右。
2.体征表现:查体时右上腹有压痛、反跳痛,Murphy征(墨菲征)阳性,即深压胆囊区时患者因疼痛而屏住呼吸。
三、病因分析
1.胆囊管梗阻:最常见的原因是胆囊结石嵌顿于胆囊管,导致胆汁排出受阻,胆汁淤积引发炎症。
2.细菌感染:常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等肠道杆菌,多因胆道梗阻后细菌逆行感染胆囊所致。
四、不同人群特点及相关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症状常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上腹部隐痛或不适,易被忽视,需加强临床观察与鉴别诊断。
2.女性患者:相较于男性,因激素等因素影响,患胆囊结石的概率相对较高,进而增加患急性胆囊炎的风险,日常需关注胆囊相关健康状况。
3.有胆囊结石病史人群:属于高危人群,应避免高脂、高油饮食,以防诱发胆囊收缩,导致胆囊管梗阻加重,引发急性胆囊炎发作。
五、诊断方法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升高。
2.影像学检查:B超是常用检查方法,可发现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胆囊内结石等表现,有助于明确诊断。
六、治疗原则
1.支持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以减少胆汁分泌,缓解胆囊负担。
2.抗感染治疗:使用敏感抗生素控制细菌感染。
3.手术治疗:对于符合手术指征(如胆囊坏疽、穿孔等)的患者,需考虑手术切除胆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