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炎是胆管因梗阻致胆汁淤积继发细菌感染的炎症性疾病,病因主要为胆道梗阻,分急性与慢性,急性起病急症状重有Charcot三联征等表现需紧急解除梗阻并抗感染等治疗,慢性多由急性迁延而来症状隐匿,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特殊人群中儿童需及时解除梗阻,妊娠期女性要权衡胎儿安全选治疗方式,老年人需密切监测病情尽早干预。
一、定义
胆管炎是胆管发生的炎症性疾病,多因胆管梗阻(如胆管结石、胆道寄生虫等)致胆汁淤积,进而引发细菌感染所致。
二、病因
1.胆道梗阻:为主要诱因,常见梗阻原因包括胆管结石、胆道寄生虫(如蛔虫)、胆管狭窄等,梗阻后胆汁淤积,利于细菌繁殖引发感染。
三、分类
1.急性胆管炎:起病急,症状重,常表现为腹痛、寒战高热、黄疸的Charcot三联征,严重时可出现休克、精神症状的Reynolds五联征。
2.慢性胆管炎:多由急性胆管炎反复发作迁延所致,症状相对隐匿,可有间断腹痛、乏力等。
四、临床表现
1.急性胆管炎:突发右上腹或上腹部疼痛,可为持续性钝痛或阵发性绞痛,可向右肩或背部放射;伴有高热,体温可达39~40℃;同时出现黄疸,皮肤巩膜发黄;严重时出现神志改变、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
2.慢性胆管炎:腹痛程度较轻,可为隐痛,黄疸多不明显,常伴有消化不良等症状。
五、诊断
1.临床表现:依据典型的Charcot三联征或Reynolds五联征等表现初步判断。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肝功能提示胆红素、转氨酶升高等。
3.影像学检查:B超可发现胆管结石、胆管扩张等;CT、MRCP等有助于明确胆管梗阻部位及原因。
六、治疗原则
1.急性胆管炎:需紧急处理,通过内镜或手术解除梗阻,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纠正休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支持治疗。
2.慢性胆管炎:针对病因治疗,如取出胆管结石等,必要时使用利胆药物改善症状。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多与胆道先天畸形、蛔虫感染等有关,需特别注意及时解除梗阻,避免延误导致严重后果。
妊娠期女性:患胆管炎需权衡胎儿安全与治疗,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式。
老年人:机体反应差,症状不典型,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尽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