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妊娠晚期罕见严重肝脏病,多在妊娠特定周数发病,具肝细胞脂肪变性等特征且起病急进展快,病因未完全明确,可能与脂肪酸氧化代谢遗传缺陷等有关,初产妇等高危人群发病风险高,初期表现非特异,病情进展有黄疸等多种表现,诊断靠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关键是终止妊娠并支持对症,预后部分可康复但进展快可致母婴死亡,高危孕妇需定期产检等。
一、定义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一种发生于妊娠晚期的罕见但严重的肝脏疾病,多在妊娠28~40周发病,以肝细胞脂肪变性、黄疸、凝血功能障碍及肝性脑病等为主要特征,起病急骤、进展迅速,若未及时处理,可导致母婴严重不良结局。
二、病因
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脂肪酸氧化代谢的遗传缺陷有关,妊娠期间孕妇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代谢异常等因素可促使脂肪酸在肝脏等器官堆积,引发肝细胞脂肪变性。此外,初产妇、多胎妊娠、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孕妇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三、临床表现
1.初期表现:多为非特异性症状,如恶心、呕吐、乏力、食欲减退等,易被忽视。
2.病情进展:可迅速出现黄疸进行性加深,皮肤、巩膜黄染;右上腹或上腹部疼痛;低血糖表现(如心悸、出汗、头晕等);凝血功能障碍可致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严重时出现肝性脑病(如意识障碍、行为异常等)、肾衰竭(少尿、无尿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四、诊断
1.实验室检查:血清转氨酶轻度升高或正常,但胆红素明显升高且以直接胆红素为主;血氨升高;血尿酸、肌酐、尿素氮升高;凝血功能检查示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等。
2.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可见肝脏回声减弱等改变,有助于辅助诊断。
五、治疗
关键是立即终止妊娠,同时进行支持对症治疗,包括纠正低血糖、补充凝血因子以纠正凝血功能障碍、防治肝性脑病、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
六、预后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预后:及时终止妊娠后部分患者可逐渐康复,但病情进展迅速者可导致母婴死亡。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有妊娠合并糖尿病等高危因素的孕妇需定期产检,密切监测肝功能、血糖等指标;孕期出现恶心、呕吐、乏力等疑似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因该病起病急、进展快,延误治疗可危及母婴生命,产检过程中需严格遵循医生指导,重视各项指标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