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防控需早期隔离患者至少七日伴并发症至十四天并管理密切接触者观察七天至十二天,保持环境通风消毒及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切断传播,通过接种疫苗等主动免疫和对密切接触易感人群依评估用药物被动免疫保护易感,儿童要避免去复杂场所勤洗手出现症状及时就医,免疫力低下人群加强防护出现症状排查是否为猩红热。
一、控制传染源
1.早期隔离患者:猩红热患者需早期隔离,一般自发病日起隔离至少7天,若伴有并发症则需隔离至发病后第14天。医疗机构应及时对确诊患者进行隔离管理,避免其与他人密切接触。2.密切接触者观察:对与猩红热患者密切接触的人群,需进行医学观察7-12天,在此期间若出现咽痛、发热等疑似猩红热症状,应及时就医并进行咽拭子培养等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并处理可能的病例。
二、切断传播途径
1.保持环境通风与消毒: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对患者居住的房间及共用物品可使用含氯消毒剂等进行定期消毒,如对患者的餐具、玩具等物品进行消毒处理,减少病原体传播机会。2.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尽量避免带易感人群前往人员密集、通风较差的公共场所,如商场、影院等,降低感染猩红热病原体的风险。
三、保护易感人群
1.主动免疫:可根据免疫规划接种针对A群链球菌的疫苗等,但需遵循国家免疫接种相关规定及程序,疫苗接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群对猩红热的特异性免疫力。2.被动免疫:对于密切接触猩红热患者的易感儿童等人群,可在医生评估下考虑使用青霉素等药物进行预防,但要严格把握药物适用人群及禁忌,优先选择非药物的防护措施,且低龄儿童使用药物需谨慎权衡利弊,以患者舒适度及安全为首要考量。
四、特殊人群防护要点
1.儿童群体:低龄儿童免疫力相对较弱,家长应避免带儿童前往人员复杂、卫生条件较差的场所。日常要督促儿童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保持个人卫生。若儿童出现发热、咽痛、皮疹等疑似猩红热症状,需及时带其就医检查,早期诊断和处理可降低疾病传播及并发症发生风险。2.免疫力低下人群:老年人、患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等)导致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应加强自身防护,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卫生,注意饮食营养均衡以维持机体免疫力,如出现发热、呼吸道不适等症状时要及时排查是否为猩红热等感染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