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变异哮喘由真菌相关抗原引发气道慢性炎症,发病与Th2型免疫反应密切相关,表现为喘息等症状,诊断需询问病史、评估症状、行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包括避免接触真菌过敏原和药物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女性及有基础病史者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真菌性变异哮喘的定义与发病机制
真菌性变异哮喘是由真菌相关抗原引发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真菌抗原诱导机体产生Th2型免疫反应密切相关,进而导致气道嗜酸粒细胞浸润、黏液高分泌及气道高反应性,临床表现为喘息、咳嗽、胸闷等哮喘相关症状。
二、诊断要点
1.病史采集:需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真菌暴露史(如长期接触霉变环境、园艺工作等)、既往真菌相关过敏史及家族哮喘病史。
2.症状评估:患者常出现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部分患者可伴有咳痰,症状多在接触真菌过敏原后加重。
3.实验室检查
真菌特异性IgE检测:外周血中真菌特异性IgE水平升高提示机体对真菌抗原处于致敏状态。
诱导痰嗜酸粒细胞计数:痰中嗜酸粒细胞比例增高,支持Th2介导的炎症反应特征。
4.影像学检查:胸部CT可见气道壁增厚、支气管扩张等改变,有助于辅助诊断。
三、治疗原则
1.避免接触真菌过敏原:如脱离霉变环境、定期清洁居住场所等,减少与真菌的进一步接触是基础治疗措施。
2.药物治疗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通过局部抗炎作用减轻气道炎症,是控制真菌性变异哮喘的核心药物,如布地奈德等吸入制剂。
白三烯调节剂:可辅助改善气道炎症,如孟鲁司特钠等,适用于不能耐受吸入激素或作为联合治疗药物。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避免真菌暴露,药物治疗时需谨慎选择,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潜在影响的药物,以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局部用药为主。
2.老年患者:需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注意吸入激素可能导致的口腔念珠菌感染等问题,同时关注是否存在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病史对药物治疗的影响。
3.女性患者:妊娠期间使用药物需权衡利弊,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如尽量选用局部作用的吸入制剂,避免全身用药对胎儿的潜在风险。
4.有基础病史患者:合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需监测血糖、血压等指标,预防高血糖、高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