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真菌培养目的是明确皮肤病变是否由真菌感染并鉴定致病真菌种类以提供针对性治疗依据,标本主要采集病变边缘鳞屑、痂皮等,病发、病甲碎屑等,采集需严格无菌、轻柔,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常用沙保弱培养基加抗生素,培养温度25-28℃、时长1-4周,阳性提示真菌感染并依菌落等鉴定菌种,标本要尽快送检,儿童需安抚,老年人动作轻柔,会阴部培养要隐私保护,基础病史者需关注相关情况。
一、真菌培养目的
皮肤病真菌培养旨在明确皮肤病变是否由真菌感染引发,通过鉴定致病真菌种类,为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例如念珠菌、皮肤癣菌等不同真菌所致皮肤病的治疗方案存在差异。
二、标本采集
1.标本类型:主要采集病变边缘的鳞屑、痂皮等,如头癣需采集病发,甲癣则采集病甲碎屑。
2.采集要点:操作需严格无菌,避免标本被环境杂菌污染,不同部位标本采集需注意方法,如头皮癣采集病发时要确保选取病变处松动或折断的毛发;采集时应轻柔,尤其针对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儿童需安抚以配合采集,老年人皮肤脆弱,需避免过度用力导致损伤。
三、培养方法
1.培养基选择:常用沙保弱培养基,根据情况可添加抗生素(如氯霉素)抑制细菌生长,以利于真菌生长观察。
2.培养条件:培养温度一般设置为25~28℃,培养时间通常为1~4周,期间需定期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四、结果解读
1.阳性结果意义:培养出真菌提示存在真菌感染,不同真菌具有特征性菌落形态、颜色等,如皮肤癣菌常形成绒毛状、粉末状等不同形态的菌落,颜色多样。
2.菌种鉴定:根据菌落特征、显微镜下形态等进一步鉴定具体菌种,以便明确致病真菌种类。
五、注意事项
1.标本送检要求: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检,避免标本干燥影响真菌活性,从而保证培养结果准确性。
2.特殊人群考量
儿童:采集标本时需耐心安抚,避免因哭闹导致标本采集不充分或质量不佳,影响培养结果。
老年人:皮肤可能干燥,采集标本时动作要轻柔,防止因皮肤脆弱造成额外损伤。
女性:涉及会阴部皮肤真菌培养时,需注重隐私保护,采集时根据体位要求配合操作,确保标本采集到位。
基础病史人群:如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者,真菌感染风险较高,培养时需关注其血糖控制情况,治疗时需考虑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如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等),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恰当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