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由破伤风梭菌经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在缺氧环境生长繁殖产生痉挛毒素致肌痉挛,初期有乏力头痛等前驱症状,病情进展现肌肉强直性痉挛顺序为咀嚼肌等,预防包括及时正确清创、主动被动免疫,儿童需规范清创等,老年人要重视伤口清洁就医,糖尿病患者需控血糖防感染。
一、破伤风的定义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经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破伤风痉挛毒素而引起肌痉挛的特异性感染。破伤风梭菌为厌氧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泥土、粪便中。
二、发病机制
破伤风梭菌感染人体伤口后,在缺氧环境中繁殖并产生破伤风痉挛毒素。该毒素可阻断脊髓对运动神经元的抑制作用,使运动神经元持续兴奋,导致全身骨骼肌强直性痉挛。
三、临床表现
1.前驱症状:患者初期可出现乏力、头痛、咀嚼肌紧张、局部疼痛等非特异性表现。
2.典型症状:病情进展后出现肌肉强直性痉挛,顺序通常为咀嚼肌(表现为张口困难、苦笑面容)、面肌、颈项肌、背腹肌、四肢肌、膈肌和肋间肌,严重时可因膈肌痉挛导致窒息,还可能引发骨折等并发症。
四、预防措施
1.伤口处理:及时、正确清创是预防破伤风的重要措施,需彻底清除伤口内的异物、坏死组织等,创造不利于破伤风梭菌生长的有氧环境。
2.主动免疫:通过接种破伤风类毒素使机体产生抗体,常用的免疫程序为基础免疫(3次接种)加加强免疫(每10年1次),适用于儿童计划免疫及其他有感染风险人群的常规防护。
3.被动免疫:对于未接受主动免疫的受伤者,需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或人免疫球蛋白(TIG)。TAT需皮试,TIG无需皮试,可直接注射,被动免疫主要用于伤口污染严重、伤口深且未及时清创等情况的紧急预防。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需按计划完成破伤风疫苗接种,伤口处理时应更注重规范清创,因儿童自我保护能力弱,易发生外伤且感染后病情进展可能更快,家长应加强日常看护,及时处理儿童外伤。
老年人:因机体愈合能力下降,伤口感染风险相对较高,受伤后更需重视伤口清洁与及时就医,遵循医生建议进行破伤风预防措施,同时需关注老年人基础疾病对伤口恢复的影响。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易影响伤口愈合,受伤后除常规处理伤口外,需严格控制血糖,密切观察伤口情况,必要时延长破伤风预防措施的观察或加强预防力度,因高血糖环境利于厌氧菌生长,增加破伤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