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蛔虫病因人体胃肠道功能紊乱等致蛔虫窜入胆道引发Oddi括约肌痉挛,临床表现为突发剑突下钻顶样剧烈绞痛伴恶心呕吐且早期体征与症状不符,诊断靠病史及B超等检查,治疗分非手术(解痉止痛、驱虫、抗感染)和手术(非手术无效或有并发症时),特殊人群中儿童需注重饮食卫生及驱虫遵医嘱,孕妇首选非手术且用药考虑胎儿,老年人发病复杂需综合基础疾病治疗。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胆道蛔虫病主要由蛔虫窜入胆道所致。蛔虫具有喜碱性环境的特性,当人体胃肠道功能紊乱、发热、不当驱虫等因素使肠道内环境改变时,蛔虫可向上钻动进入胆道。蛔虫的机械刺激会引发Oddi括约肌痉挛,进而导致胆绞痛等一系列症状。
二、临床表现
1.症状:突发剑突下钻顶样剧烈绞痛,疼痛可突然发作又迅速缓解,间歇期患者可如常人,常伴有恶心、呕吐,部分患者能呕吐出蛔虫。
2.体征:早期腹部体征与剧烈症状不相符,剑突下或右上腹仅有轻度深压痛,无明显腹肌紧张。
三、诊断
1.病史:有便蛔虫或吐蛔虫史,结合典型临床表现有助于初步诊断。
2.影像学检查:B超为首选检查方法,可发现胆道内蛔虫声像;X线钡餐检查有时能观察到十二指肠内蛔虫。
四、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解痉止痛:选用解痉止痛药缓解Oddi括约肌痉挛以减轻疼痛。
驱虫治疗:疼痛缓解期可选用合适驱虫药物,但需谨慎,避免蛔虫骚动加重病情。
抗感染:预防和控制胆道感染,使用抗生素。
2.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出现胆道出血、肝脓肿等并发症时需手术,手术方式多为胆总管探查取虫、T管引流等。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胆道蛔虫病较常见,因儿童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肠道功能易紊乱,家长要注重儿童饮食卫生,教育其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若出现钻顶样腹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驱虫治疗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致蛔虫骚动。
2.孕妇:孕妇患胆道蛔虫病时首选非手术治疗,药物选择要充分考量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用对胎儿无明显不良影响的药物。若需手术治疗,手术操作要轻柔,减少对子宫刺激,密切监测胎儿状况。
3.老年人:老年人胆道蛔虫病相对少见,发病时病情可能复杂,常合并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情况,解痉止痛药物使用要留意对心血管等系统的影响,驱虫治疗要权衡利弊,必要时可选择创伤较小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