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肝腹水是各种慢性肝病进展至晚期致肝脏结构功能紊乱引发腹腔液体异常积聚的病理状态,成因包括门静脉高压、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淋巴液生成过多,临床表现有腹部膨隆腹胀等全身症状,不同人群如老年人、女性及特定生活方式病史人群有相应特点,诊断方法包括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
一、定义
人体肝腹水是指各种慢性肝病进展至晚期,导致肝脏结构和功能严重紊乱,进而引起腹腔内液体异常积聚的病理状态。它是肝硬化等肝病的常见并发症,本质是由于肝脏病变引发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使得腹腔内液体生成增多、吸收减少而形成。
二、成因
1.门静脉高压:肝脏病变致使门静脉血流受阻,门静脉压力升高,腹腔内脏血管床静水压增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从而漏入腹腔形成腹水。
2.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肝脏合成白蛋白能力下降,导致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随之降低,促使血管内液体漏出至腹腔。
3.淋巴液生成过多:肝窦内压升高,肝淋巴液生成增多,超过胸导管引流能力时,淋巴液就会自肝包膜和肝门淋巴管渗出至腹腔。
三、临床表现
1.腹部表现:患者腹部膨隆明显,腹胀感较为突出,严重时腹部皮肤紧张发亮,行走可能受限。
2.全身表现:可能伴有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若腹水压迫肺部等,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等表现。
四、不同人群特点及相关情况
老年人:肝脏功能随年龄增长逐渐衰退,发生肝病后更易进展至出现肝腹水,且老年人对腹水相关症状的感知可能相对不敏感,需更密切监测腹部体征及肝脏功能等。
女性:在肝病发生发展过程中,需关注自身身体变化,如腹部异常膨隆等情况,因女性生理特点在肝病影响下可能有不同的症状呈现特点。
有特定生活方式或病史人群:长期饮酒者因酒精对肝脏的损害,肝炎病史者因肝脏炎症损伤,都增加了肝腹水发生风险,这类人群需严格遵循健康生活方式,定期进行肝脏相关检查,如肝功能、腹部超声等,以便早期发现肝腹水相关异常。
五、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可发现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等体征。
2.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是常用方法,能清晰显示腹水情况,还可辅助判断肝脏形态等;CT等检查也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肝脏病变及腹水状况。
3.实验室检查:包括肝功能检查(了解白蛋白水平、胆红素等情况)、腹水常规及生化检查等,通过腹水检查可鉴别腹水性质是漏出液还是渗出液等,辅助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