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患者怕水是因狂犬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先在局部繁殖后向中枢及周围神经扩散累及唾液腺等组织,支配吞咽肌肉的神经受侵犯功能紊乱,看到、听到或想到水会触发喉部肌肉反射性痉挛致怕水,其怕水表现对不同人群有不同影响且与病情发展阶段相关,兴奋期怕水典型且严重程度提示病情严重,是病毒侵犯神经系统致功能紊乱的体现。
一、狂犬病患者怕水的生理机制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狂犬病毒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后,首先在局部肌肉细胞中少量繁殖,然后沿周围神经迅速向中枢神经系统进犯,最终到达大脑。病毒在中枢神经系统大量复制后,又会向周围神经扩散,累及唾液腺等组织。
当狂犬病患者吞咽时,喉部肌肉会痉挛,而喉部肌肉的痉挛会导致患者出现怕水的表现。具体来说,支配吞咽相关肌肉的神经受到病毒侵犯后功能紊乱,当患者看到水、听到流水声甚至仅仅是想到水时,都会触发喉部肌肉的反射性痉挛,这种痉挛会让患者产生极度的恐惧,感觉难以吞咽,所以表现出怕水的症状。
二、狂犬病怕水表现的其他相关情况
(一)对不同人群的影响
1.儿童:儿童感染狂犬病后怕水表现可能更难以安抚,因为儿童表达能力相对较弱,除了怕水时的身体不适表现外,还可能因为恐惧而哭闹不安。同时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病毒对其神经系统的影响可能会使怕水等症状的表现更为突出和复杂,需要特别的护理来避免刺激加重症状。
2.成人:成人相对儿童表达能力较好,但怕水带来的吞咽困难等问题会影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如导致脱水等情况。而且成人如果有基础疾病的话,怕水引起的进食饮水困难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例如本身有消化系统基础疾病的成人,可能因为无法正常进水而影响消化功能的维持。
(二)与病情发展的关联
狂犬病的病程一般分为前驱期、兴奋期和麻痹期。在兴奋期时,怕水症状较为典型,随着病情进展到麻痹期,患者的肌肉痉挛等症状可能会逐渐减轻,但会出现进行性瘫痪等表现,最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怕水症状在兴奋期的严重程度往往提示病情处于较为严重的阶段,是病毒侵犯神经系统导致功能紊乱的重要体现。
总之,狂犬病患者怕水是由于狂犬病毒侵犯神经系统,导致吞咽相关肌肉神经功能紊乱,引发喉部肌肉痉挛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所造成的,且这种表现与病情的发展阶段以及不同人群的身体状况等因素都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