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肝是长期大量饮酒引发的肝脏疾病,病理进程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及酒精性肝硬化等,各阶段有相应表现,发病机制是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乙醛具直接毒性作用等,风险因素有饮酒量与时长、个体差异,特殊人群中女性饮酒风险高、有基础肝病者需绝对戒酒、儿童应严禁饮酒。
酒精肝全称为酒精性肝病,是因长期大量饮酒引发的肝脏疾病。其病理进程涵盖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及酒精性肝硬化等阶段。
各阶段表现
酒精性脂肪肝: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可出现肝区不适、乏力等非特异性表现,此阶段肝脏脂肪变性,通过腹部超声等检查可发现肝脏脂肪浸润情况。
酒精性肝炎:可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皮肤、巩膜发黄)、肝肿大等,病情较重时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肝功能指标异常,如转氨酶升高等。
酒精性肝纤维化与肝硬化:肝纤维化时肝脏纤维组织增生,若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会出现门静脉高压相关表现,如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脾肿大等,还可能伴有肝功能减退的表现,如消瘦、贫血、凝血功能障碍等。
发病机制
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乙醛对肝细胞具有直接毒性作用,会引发氧化应激反应,导致脂质过氧化,损伤肝细胞的细胞膜、细胞器等结构,同时影响肝细胞的代谢、分泌等功能,进而破坏肝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逐步引发上述病理阶段的改变。
风险因素
饮酒量与饮酒时长:长期大量饮酒是关键风险因素,一般而言,男性肝脏每日代谢酒精量不超过25g,女性更少,若超过此量长期累积,患酒精性肝病风险显著增加。例如,每日饮酒量折合乙醇量男性>80g、女性>40g,持续5年以上,患酒精性肝病概率大幅提升。
个体差异:存在遗传易感性,部分人群因基因类型不同,对酒精性肝病更为易感,如某些参与酒精代谢或抗氧化应激的基因变异人群,肝脏对酒精损伤的抵御能力较弱。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女性群体:女性体内酒精代谢酶活性相对较低,同等饮酒量下,女性肝脏受酒精损伤的风险较男性更高,因此女性应严格限制饮酒量。
有基础肝病人群:本身患有病毒性肝炎、脂肪肝等基础肝病的人群,饮酒会进一步加重肝脏损伤,此类人群需绝对戒酒,并积极遵循医生针对基础肝病的诊疗方案。
儿童群体:儿童肝脏代谢功能尚未发育完善,酒精对儿童肝脏的损害更为严重,儿童应严禁饮酒,家长需加强对儿童的监管,避免接触含酒精的饮品或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