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统称,主要病原体为病毒少数由细菌引起诱因含受凉等,患者多起病急有鼻塞等局部症状部分伴发热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诊断依据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病毒感染一般不用抗菌药有细菌感染指征选适宜抗生素,儿童需避免滥用药物关注病情变化老人用药考量基础疾病影响孕妇用药慎评安全性免疫低下人群需及时就医加强监测。
一、定义与病因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统称,主要病原体为病毒(如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等),少数由细菌(如溶血性链球菌等)引起。诱因包括受凉、劳累、气候突变等,病毒感染占多数,其通过空气飞沫或接触传播,入侵人体后引发上呼吸道黏膜炎症反应。
二、临床表现
患者多起病急,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咽痛等局部症状,部分伴有发热(体温可呈低热至高热)。儿童患者症状常较成人更明显,可能出现高热、呕吐、腹泻等,还需警惕热性惊厥等并发症;老年患者因机体抵抗力较弱,症状可能不典型,易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等。
三、诊断方法
主要依据病史(如接触史、受凉史等)、体格检查(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等)及实验室检查。病毒感染时血常规显示白细胞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可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升高,必要时可进行病原学检测(如病毒核酸检测、细菌培养等)以明确病原体。
四、治疗原则
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无症状或症状较轻者需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病毒感染一般无需使用抗菌药物,若明确有细菌感染指征(如咽部脓苔、白细胞显著升高),可选用适宜抗生素。治疗遵循以患者舒适度为标准,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避免盲目使用退热等药物加重机体负担。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需特别关注,避免滥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以缓解症状的非药物措施为主(如物理降温、多饮水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高热不退、呼吸急促等异常需及时就医。
老年人: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用药时需考量药物对基础疾病的影响,谨慎选择治疗药物,用药过程中加强监测。
孕妇:用药需谨慎评估对胎儿的安全性,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案,症状较轻时以休息、对症缓解为主,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感染后病情进展可能较快,需及时就医并加强病情监测,严格遵循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注意预防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