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癣是皮肤癣菌等真菌侵入手部致浅表感染的疾病由接触传染,病因包括与患者密切接触或接触污染物品及自身多汗破损等,临床表现有水疱型、鳞屑角化型、浸渍糜烂型,诊断靠真菌镜检和培养,治疗用抗真菌药物,预防需保持手部清洁干燥、避免接触传染源、增强皮肤屏障,特殊人群中儿童用温和药、孕妇遵医嘱、老年人注意保湿及基础病影响。
一、定义
真菌引发的手癣是由皮肤癣菌等真菌侵入手部皮肤引起的浅表感染性疾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染,是常见的皮肤真菌感染性疾病。
二、病因
1.传染源接触:与患有手足癣、体股癣等真菌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密切接触,或接触被真菌污染的物品,如共用毛巾、手套、拖鞋等,易感染手癣。
2.自身因素:手部皮肤多汗、破损等情况会增加真菌定植和感染的风险,如长期从事潮湿环境工作、手部易出汗者更易患病。
三、临床表现
1.水疱型:多发生于手指侧缘,表现为成群或散在的小水疱,疱液清亮,周围无红晕,伴有瘙痒。
2.鳞屑角化型:手部皮肤干燥、脱屑、角化过度,皮肤粗糙增厚,冬季易发生皲裂,可伴有疼痛。
3.浸渍糜烂型:常见于指缝,皮肤浸渍发白,表面松软易剥脱,露出潮红糜烂面,有渗液,瘙痒明显。
四、诊断
1.真菌镜检:取病变部位鳞屑或疱液进行镜检,若发现菌丝或孢子可初步确诊。
2.真菌培养:进一步明确致病真菌的种类,为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
五、治疗
主要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如外用咪康唑、酮康唑等抗真菌药膏,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选择口服抗真菌药物,如特比萘芬等,但需遵循循证医学原则,严格依据病情合理用药。
六、预防
1.保持手部清洁干燥:勤洗手,洗手后及时擦干,尤其是指缝等部位,避免长期处于潮湿环境。
2.避免接触传染源: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手套、拖鞋等个人物品,避免接触患癣病动物。
3.增强皮肤屏障功能:适当使用护手霜等保持手部皮肤滋润,减少因皮肤破损导致的感染风险。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皮肤娇嫩,应优先选择温和、刺激性小的外用抗真菌药物,避免使用强效激素类药物,用药时需在成人监护下进行,防止儿童误触或误食。
2.孕妇:孕妇用药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抗真菌药物,避免自行用药。
3.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皮肤干燥等问题,治疗时除抗真菌外,需注意保湿,选择滋润且适合老年皮肤状态的药物,同时关注基础疾病对用药的影响,如合并糖尿病等,需积极控制基础病以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