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菌性阴道炎是常见妇科炎症,由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多种杂菌大量繁殖引起,发病与阴道微生态失衡(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及其他因素(如性生活不洁)有关,临床表现为分泌物增多、有鱼腥味、外阴瘙痒等,通过妇科检查和阴道分泌物检查诊断,治疗主要用针对杂菌的药物,同时调整生活方式,特殊人群治疗需谨慎并加强护理。
一、杂菌性阴道炎的定义
杂菌性阴道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炎症,主要是由于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多种杂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阴道炎症。正常情况下,阴道内存在着多种微生物,它们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维持着阴道的微生态环境。当这种平衡被打破时,杂菌就会趁机大量生长繁殖,从而引发炎症。
二、发病原因
1.阴道微生态失衡:
年龄因素:青春期前女孩阴道内乳酸杆菌尚未发育完善,阴道pH值偏高,容易受到杂菌感染;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降低,也容易发生杂菌性阴道炎。
生活方式:长期使用抗生素会抑制阴道内乳酸杆菌的生长,破坏阴道微生态平衡,导致杂菌滋生;不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不注意外阴清洁,会使外阴局部细菌增多,增加杂菌性阴道炎的发病风险;过度清洗阴道会破坏阴道的正常酸碱环境和菌群平衡,同样容易引发杂菌感染。
病史因素:有妇科手术史、盆腔炎病史等的女性,其阴道局部环境可能受到影响,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杂菌性阴道炎。
2.其他因素:性生活不洁等也可能导致杂菌进入阴道,引发感染。
三、临床表现
1.症状:患者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常呈灰白色、稀薄状,有鱼腥味,尤其在性交后气味会加重;外阴可能出现瘙痒、灼热感等不适症状,但一般程度相对较轻。
2.体征:妇科检查可见阴道黏膜无明显充血等急性炎症表现,分泌物涂片检查可发现多种杂菌存在。
四、诊断方法
1.妇科检查:医生通过肉眼观察阴道及宫颈等部位的情况,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炎症。
2.阴道分泌物检查:通过对阴道分泌物进行涂片镜检等检查,发现杂菌的存在,同时排除其他特异性阴道炎,如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等。
五、治疗原则
目前主要是通过使用针对杂菌的药物进行治疗,但具体药物需根据病情由医生选择。同时,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滥用抗生素等,以恢复阴道微生态平衡。对于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女性,在治疗时需更加谨慎,要充分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优先选择对胎儿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老年女性则要注意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局部护理,提高机体抵抗力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