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是源于胎盘滋养细胞的一组疾病,包括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侵蚀性葡萄胎大多继发于葡萄胎妊娠,6个月内发病,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等;绒毛膜癌可继发于多种妊娠,滋养细胞高度增生,有阴道流血等表现;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较少见,继发于足月妊娠等,有闭经后阴道流血等表现。诊断靠多种检查,治疗以化疗为主,不同类型方案有差异,特殊人群需个体化治疗。
侵蚀性葡萄胎
发病情况:大多继发于葡萄胎妊娠,多数发生在葡萄胎排空后6个月内。其发病与葡萄胎妊娠后滋养细胞过度增生、侵袭能力增强等有关,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对其发病有一定影响,年轻女性相对有一定发病风险,不健康生活方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身体免疫等状况从而间接影响发病,但不是直接的决定性因素。病理上可见水泡状组织侵入子宫肌层或转移至子宫外。
临床表现:葡萄胎排空后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子宫复旧不全或不均匀性增大,还有可能出现转移灶表现,如肺转移时可出现咯血等。
绒毛膜癌
发病情况:可继发于葡萄胎妊娠,也可继发于非葡萄胎妊娠(如流产、足月产、异位妊娠等)。绒癌的发生与妊娠相关,不同妊娠史的人群发病风险不同,有过异常妊娠史的女性相对更易患绒癌。其病理特点是滋养细胞高度增生并广泛侵入子宫肌层及血管,组织学上找不到绒毛或水泡状结构。
临床表现:在葡萄胎排空、流产或足月产后,出现阴道持续不规则流血,子宫大小不定,还可出现转移灶症状,如肺转移时出现胸痛、咯血等,脑转移时可出现头痛、呕吐、抽搐甚至昏迷等。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发病情况:较少见,多继发于足月妊娠、流产或葡萄胎后,好发于生育年龄女性,其发病与妊娠后的胎盘滋养细胞异常增殖有关,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妊娠史是重要的相关因素。病理特征是肿瘤细胞主要由中间型滋养细胞组成。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为闭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或月经过多,子宫可增大,转移灶相对较少见。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测定、超声、CT、MRI等检查。治疗以化疗为主,手术和放疗等为辅。对于不同类型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治疗方案有所差异。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hCG水平及病情变化。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合并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时,需要综合考虑妊娠情况、肿瘤进展等多方面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保障母婴健康;对于老年患者,要考虑其身体基础状况对治疗的耐受性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