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皮疹是皮肤或黏膜下血管破裂出血形成的紫色斑块分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过敏性紫癜等类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四肢散在瘀点瘀斑等表现且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等,过敏性紫癜有皮肤紫癜伴关节痛等且血小板计数多正常等,诊断靠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提升血小板数量为主,过敏性紫癜需避过敏原并对症治疗,儿童患紫癜需密切观察皮疹等,老年人要关注基础疾病等。
一、紫癜皮疹的定义与分类
紫癜皮疹是由于皮肤或黏膜下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淤积于皮肤或黏膜下形成的紫色斑块,可分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过敏性紫癜等类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因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凝血障碍引起;过敏性紫癜则是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加所致。
二、临床表现
(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皮肤可见散在瘀点、瘀斑,多分布于四肢,可伴鼻衄、牙龈出血等,严重时可有内脏出血表现,儿童患者可能因磕碰后出血不易止住就诊。
(二)过敏性紫癜
除皮肤紫癜外,还可出现关节痛,多见于膝、踝等大关节,伴肿胀;部分患者有腹痛、便血等消化道症状;少数累及肾脏出现蛋白尿、血尿等肾脏损害表现。
三、诊断方法
(一)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过敏性紫癜患者血小板计数多正常。
2.凝血功能检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凝血功能可能异常,过敏性紫癜患者凝血功能一般正常。
3.过敏原检测:过敏性紫癜可通过检测寻找致敏原,如食物、药物、花粉等。
四、治疗原则
(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以提升血小板数量为目标,轻度患者可观察,中重度患者可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需依据患者具体病情由医生制定方案。
(二)过敏性紫癜
首先需避免接触过敏原,同时针对症状治疗,如关节痛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消化道症状严重时需进行相应处理,肾脏受累时可能需使用免疫抑制剂等。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患紫癜皮疹时需密切观察皮疹变化,避免碰撞导致皮肤损伤加重出血,同时注意有无发热、腹痛等伴随症状,及时就医评估病情,由于儿童用药需谨慎,应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或选择合适儿童剂型药物。
(二)老年人
老年人患紫癜皮疹时需关注基础疾病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如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同时注意皮肤护理,避免搔抓导致皮肤破损,及时排查是否存在血液系统疾病或血管病变等潜在病因,因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减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用药需更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