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是发生在直肠和结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因与遗传易感性、肠道微生物群失衡、免疫功能异常等多种因素相关临床表现有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及病情活动期的发热等全身表现诊断靠结肠镜检查可见黏膜病变及病理活检特征、实验室检查提示贫血等及炎症指标升高治疗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等药物治疗和出现严重并发症时的手术治疗特殊人群中儿童需关注生长发育、孕妇用药需权衡胎儿影响、老年要考虑基础病及药物相互作用。
一、定义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发生在直肠和结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易感性、肠道微生物群失衡、免疫功能异常等多种因素相关。
二、临床表现
1.消化系统症状:典型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常伴有腹痛,多为左下腹或下腹隐痛,可伴有里急后重感,部分患者可有腹胀、食欲减退等症状。
2.全身症状:病情活动期可出现发热、消瘦、贫血等全身表现,儿童患者可能伴有生长发育迟缓。
三、诊断方法
1.结肠镜检查: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手段,可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病变,可见黏膜血管纹理模糊、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表现,病理活检可见黏膜炎症、隐窝脓肿等特征性改变。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提示贫血、白细胞升高等;粪便常规可见黏液脓血,粪便病原学检查可排除感染性肠炎等其他疾病;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常升高,提示疾病活动。
四、治疗方式
1.药物治疗:
氨基水杨酸制剂:如柳氮磺吡啶等,适用于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可抑制肠道炎症反应。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用于重度活动期患者,能迅速缓解炎症,但需注意长期使用的不良反应。
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等,适用于激素治疗无效或依赖的患者,可调节免疫反应。
2.手术治疗:对于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大出血、肠穿孔、癌变等情况的患者,可考虑手术切除病变肠段。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溃疡性结肠炎需特别关注生长发育影响,药物选择应优先考虑安全性高的方案,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骨骼发育或免疫功能的药物,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生长指标。
2.孕妇患者:孕妇患溃疡性结肠炎时,药物选择需权衡对胎儿的影响,部分药物可能有致畸风险,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用药,同时密切监测母婴健康状况。
3.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药物治疗时需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及肝肾功能情况,选择耐受性好的治疗方案,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