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肺是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致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的全身性疾病,病因是长期吸入含游离二氧化硅等粉尘,病理为粉尘被巨噬细胞吞噬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形成纤维化影响肺功能,临床表现有呼吸系的咳嗽气短胸痛及全身的乏力等症状,诊断靠职业暴露史、影像学和肺功能检查,预防包括职业防护、工作环境管理、健康监护,特殊人群中儿童有暴露史需避免粉尘暴露,老年人需密切监测肺功能等,有粉尘暴露史者应遵要求及时就医。
一、定义
尘肺是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引发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二、病因
1.粉尘暴露:长期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煤尘、石棉尘等生产性粉尘是主要病因,不同行业接触的粉尘种类有别,如矿山开采、隧道施工等行业易接触二氧化硅粉尘,煤炭行业易接触煤尘。
三、病理机制
粉尘进入人体肺部后,被巨噬细胞吞噬,释放炎症介质和纤维因子,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导致肺组织纤维组织增生,逐步形成弥漫性纤维化病灶,影响肺部正常结构与功能,进而可能导致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
四、临床表现
1.呼吸系统症状:常见咳嗽,多为干咳或少量黏液痰,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且呈脓性;气短是较早出现的症状,随病情进展逐渐加重;部分患者可出现胸痛,多为隐痛或胀痛。
2.全身症状:可有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表现,病情严重者可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五、诊断
1.职业暴露史:详细询问患者职业接触粉尘的种类、时间、强度等情况。
2.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或CT检查可见肺内有粉尘沉积形成的阴影、肺纹理改变及纤维化病灶等特征性表现。
3.肺功能检查:可评估肺通气和换气功能,了解肺功能受损程度。
六、预防措施
1.职业防护:从事粉尘作业的人员应严格佩戴合适的防护用具,如防尘口罩、防护服等,减少粉尘吸入。
2.工作环境管理:企业需改善生产环境,采用湿式作业、密闭尘源等措施降低工作场所粉尘浓度。
3.健康监护:定期安排从事粉尘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尘肺相关病变并及时干预。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非职业性尘肺极为罕见,若有相关暴露史需高度重视,家长应避免儿童接触粉尘环境,定期关注儿童呼吸等健康状况。
老年人:老年尘肺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需更密切监测肺功能变化,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因感染可能加重病情,日常应加强营养,适度进行呼吸康复锻炼。
有粉尘暴露病史人群:无论年龄性别,均应严格遵循职业健康管理要求,出现呼吸系统不适等症状时及时就医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处理尘肺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