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管理包括环境管理、生活方式调整、病情监测与管理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环境管理需避免过敏原、保持空气清新;生活方式调整要适度运动、规律作息;病情监测要关注症状、用峰流速仪;儿童和老年哮喘病人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环境管理
1.避免过敏原:哮喘病人需明确自身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对于花粉过敏者,在花粉传播季节尽量减少外出,若外出可佩戴口罩;尘螨过敏者要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使用防螨床品等。因为过敏原的接触可能会诱发哮喘发作,例如有研究表明,室内尘螨浓度与哮喘发作频率呈正相关。
2.保持空气清新:室内要经常通风换气,维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温度一般保持在18-22℃,湿度保持在50%-60%。空气污浊可能刺激呼吸道,引发哮喘症状,良好的空气质量有助于减少哮喘发作的诱因。
二、生活方式调整
1.适度运动: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游泳等有氧运动相对较为安全,因为游泳时空气湿度较大且环境相对稳定,能减少呼吸道受到的刺激。但要避免在寒冷、干燥或污染严重的环境中进行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可能诱发哮喘发作,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但需注意运动强度和环境。
2.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成年人一般需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儿童和青少年可能需要更多。良好的作息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增强免疫力,从而减少哮喘发作的风险。
三、病情监测与管理
1.症状监测:密切关注自身哮喘症状,如喘息、咳嗽、胸闷等症状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如果症状发作较以往频繁或程度加重,需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或就医。通过对症状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以便调整治疗和防护措施。
2.峰流速仪使用:可使用峰流速仪监测呼气峰流速,这有助于评估肺功能状况。哮喘病人可以在家中定期测量峰流速,根据峰流速的变化来调整治疗方案。一般来说,峰流速的变化能反映呼吸道的通畅程度,若峰流速较平日明显下降,提示可能存在气道狭窄,需要引起重视。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哮喘病人:家长要格外注意儿童的日常护理,确保儿童远离过敏原,按照医生的建议规范使用控制药物。儿童的呼吸道较为娇嫩,对环境变化更敏感,家长需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病情管理,定期带儿童复诊,监测生长发育情况以及哮喘控制情况。
2.老年哮喘病人:老年哮喘病人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因为呼吸道感染是老年哮喘发作的常见诱因之一。同时,要定期体检,关注心脑血管等其他伴随疾病的情况,因为老年人体质相对较弱,多种疾病可能相互影响,在用药等方面需更加谨慎,遵循医生的综合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