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具传染性,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共用注射器、输入污染血液血制品)、母婴传播(感染丙肝母亲可在孕期、分娩或产后哺乳传婴儿)、性传播(与丙肝患者无保护性行为存风险特定人群更高),不同人群感染风险有别,如儿童多因母婴传播、成年人与血液暴露等相关,男女总体无显著差异,生活方式相关人群风险不同,特殊人群需注意,孕妇要监测并采取母婴阻断、避免母乳喂养,儿童需定期监测,高危行为人群要戒除药瘾、正确使用安全套、确保血液血制品严格筛查。
一、丙肝的传染性
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具有明确的传染性。
二、主要传播途径
(一)血液传播
1.共用注射器:静脉药瘾者共用被HCV污染的注射器是重要的传播途径,因为HCV可在被污染的注射器中存活一定时间,使用后易导致病毒传播。
2.输入被污染血液或血制品:过去医疗技术不发达时,输入未经严格筛查的血液或血制品曾是重要传播方式,目前由于血液筛查的规范化,此类传播已大幅减少,但仍需警惕。
(二)母婴传播
感染丙肝的母亲在怀孕、分娩过程中或产后哺乳时,有可能将HCV传给婴儿。研究显示,母婴传播的概率约为5%-10%左右,具体受母亲病毒载量等因素影响。
(三)性传播
与丙肝患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时,存在感染风险。尤其是多个性伴侣、男性同性恋者等人群,性传播的风险相对较高。
三、不同人群感染风险差异
(一)年龄因素
儿童感染丙肝多与母婴传播相关,若母亲在孕期或分娩时感染丙肝,新生儿有一定概率被传染;成年人感染丙肝则多与血液暴露、不安全性行为等因素有关。
(二)性别因素
总体上男女感染丙肝的风险无显著性别差异,但在性传播相关风险中,男性同性恋者等特定男性人群需格外注意性传播风险。
(三)生活方式因素
有静脉药瘾史者因共用注射器,感染丙肝风险显著升高;多次接受输血及血制品者、HIV感染者等人群因存在血液暴露风险,感染丙肝风险也较高。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孕妇群体
感染丙肝的孕妇需在孕期密切监测病毒载量等指标,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采取母婴阻断措施,以降低婴儿感染风险,同时产后避免母乳喂养传播的可能(若有其他合适喂养方式优先选择)。
(二)儿童群体
儿童感染丙肝多源于母婴传播,出生后需定期监测丙肝相关指标,如丙肝抗体、病毒核酸等,以便早期发现感染情况并及时干预。
(三)高危行为人群
有静脉药瘾史者应彻底戒除药瘾并避免共用注射器;有多个性伴侣或高危性行为者需正确使用安全套,以降低性传播风险;接受输血及血制品者需确保所使用血液及血制品经过严格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