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是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道异常持久扩张伴肺泡壁和细支气管破坏无明显纤维化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重度会显著影响呼吸功能致进行性呼吸困难等,可引发慢性呼吸衰竭、肺源性心脏病等并发症,老年人及男性易患,吸烟等是危险因素,儿童肺气肿少见多与先天或感染有关,老年患者需兼顾基础病等并加强照护。
肺气肿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是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如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出现异常持久的扩张,并伴有肺泡壁和细支气管的破坏,而无明显的纤维化。其病理基础是气道弹性减退,气体在肺内过度潴留,导致肺容积增大。
肺气肿的严重性分析
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轻度肺气肿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剧烈活动时出现气短。但随着病情进展,中重度肺气肿会显著影响呼吸功能,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日常活动如穿衣、洗漱等即可引发气短,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例如,有研究显示,中重度肺气肿患者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会明显下降,导致通气功能障碍。
并发症风险
肺气肿可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一是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因肺换气功能障碍,出现低氧血症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进而影响全身各系统功能。二是肺源性心脏病,长期肺部病变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加重,最终引发右心衰竭。此外,还可能并发自发性气胸等,若处理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相关影响因素及应对
年龄与性别
老年人由于肺组织弹性减退,患肺气肿的风险相对较高;男性因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发生率通常高于女性。例如,长期吸烟的老年男性,肺气肿患病率明显升高。
生活方式
吸烟是肺气肿的重要危险因素,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气道上皮和纤毛运动,导致气道净化功能下降,促进肺气肿的发生发展。此外,长期接触职业性粉尘(如煤矿粉尘、化工粉尘等)、空气污染等也会增加患病风险。因此,避免吸烟、远离有害环境是预防和控制肺气肿的关键。
基础病史
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基础呼吸道疾病的患者,若病情控制不佳,易发展为肺气肿。这类人群需积极治疗基础病,定期监测肺功能,及时干预以延缓肺气肿进展。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肺气肿
儿童肺气肿相对少见,多与先天性肺发育异常、严重肺部感染等有关。家长需密切关注儿童呼吸情况,若出现反复咳嗽、气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导致病情加重。
老年肺气肿患者
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在治疗肺气肿时需兼顾其他疾病。应注意避免使用可能抑制呼吸的药物,定期评估肺功能和全身状况,加强呼吸康复训练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同时,家属需给予更多照护,协助患者远离污染环境,保证营养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