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腹水是因慢性肝脏疾病进展致血浆白蛋白减少等综合作用使腹腔液体异常积聚的病理状态,常见病因包括肝硬化、肝脏肿瘤及重症肝炎等其他肝脏疾病,临床表现有腹部逐渐膨隆腹胀等腹部症状、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表现及移动性浊音等体征,诊断靠腹部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及肝功能等实验室检查,治疗包括针对原发病、限制钠盐摄入等一般治疗、使用利尿剂利尿及大量腹水时腹腔穿刺放液,特殊人群如老年人需密切监测指标等、儿童治疗谨慎、妊娠期女性需权衡母婴情况。
一、肝腹水病的定义
肝腹水是因各种慢性肝脏疾病(如肝硬化、重症肝炎等)进展至一定阶段,由肝脏合成功能下降致血浆白蛋白减少、门静脉压力增高、淋巴回流受阻及肾脏因素等综合作用,使腹腔内液体生成增多且吸收减少,进而出现腹腔内液体异常积聚的病理状态。
二、常见病因
1.肝硬化:为最常见病因,长期肝细胞损伤、纤维组织增生致肝脏结构破坏及门静脉高压等改变,引发腹水形成,其中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及酒精性肝硬化较常见;2.肝脏肿瘤:如肝癌等,肿瘤细胞影响肝脏正常功能,可压迫血管致腹水产生;3.其他肝脏疾病:重症肝炎、布加综合征等也可引发肝腹水。
三、临床表现
1.腹部症状:腹部逐渐膨隆,腹胀感明显,严重时腹部皮肤绷紧发亮,行走受限;2.全身表现:伴有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若合并感染可出现发热;3.体征:腹部叩诊有移动性浊音,大量腹水时呈蛙状腹。
四、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可显示腹水的量及肝脏、门静脉等情况,CT检查有助于明确肝脏病变及腹水情况;2.实验室检查:包括肝功能检查(了解白蛋白水平等肝脏合成功能)、血常规(看有无感染等)、腹水常规及生化检查等,腹水检查可判断腹水是漏出液还是渗出液,辅助明确病因。
五、治疗原则
1.针对原发病治疗:如乙肝肝硬化需进行抗病毒治疗等;2.一般治疗: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钠盐摄入控制在1-2克左右,适当限制液体入量;3.利尿治疗: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促进尿液排出减少腹水,需监测电解质等指标;4.腹腔穿刺放液:大量腹水引起明显症状时,可进行腹腔穿刺放液缓解症状,注意放液速度和量。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因各器官功能减退,治疗时需更密切监测电解质、肝肾功能等,使用利尿剂要避免电解质紊乱,关注营养状况,适当补充白蛋白;2.儿童:肝腹水相对少见,多因先天性肝脏疾病等引起,治疗需谨慎,优先非药物干预基础上选择合适方案,密切观察生长发育及病情变化;3.妊娠期女性:肝腹水合并妊娠时,治疗需权衡孕妇和胎儿情况,避免使用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密切监测母婴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