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发的慢性传染病,病原体分HIV-1和HIV-2型,传播途径有性接触、血液、母婴,临床表现有急性期、无症状期、艾滋病期;二期梅毒是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后全身扩散导致的阶段,病原体为苍白螺旋体,传播途径有性接触、母婴及间接,临床表现有皮肤黏膜损害等全身症状。
一、艾滋病
(一)定义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发的慢性传染病,病毒主要侵袭人体免疫系统里的CD4T淋巴细胞,致使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乃至缺失,最终会并发各类严重的机会性感染与肿瘤。
(二)病原体
HIV属于逆转录RNA病毒,分为HIV-1和HIV-2两型,全球流行的主要是HIV-1。
(三)传播途径
1.性接触传播:包括同性和异性之间的性接触,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2.血液传播: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被HIV污染且未严格消毒的注射器、移植感染者的器官或精子等均可造成传播。
3.母婴传播:感染HIV的母亲能在孕期、分娩过程中以及产后哺乳时将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
(四)临床表现
急性期:多在感染HIV后2-4周出现,症状有发热、咽痛、盗汗、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痛、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等,多数症状较轻,持续1-3周后缓解。
无症状期:可持续6-8年,此阶段患者无明显症状,但具有传染性。
艾滋病期:为感染HIV后的终末期,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下降,多<200/μL,会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像肺孢子菌肺炎、卡波西肉瘤等,还会表现为持续发热、腹泻、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二、二期梅毒
(一)定义
二期梅毒是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后,在一期梅毒硬下疳消退后1-3周出现的全身性感染阶段,是梅毒螺旋体经血液传播全身扩散所导致的。
(二)病原体
病原体为苍白螺旋体(梅毒螺旋体),其体外不易培养,仅感染人类,对温度和干燥敏感,40-60℃时仅能存活3-5分钟,100℃时立即死亡。
(三)传播途径
1.性接触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未经治疗的患者在感染后的1-2年内传染性最强。
2.母婴传播:患梅毒的孕妇可通过胎盘将螺旋体传给胎儿,引发先天性梅毒。
3.其他途径:少数可通过接触污染的衣物等间接传播。
(四)临床表现
二期梅毒的皮肤黏膜损害表现多样,常见皮疹有斑疹、丘疹、脓疱等,分布广泛且对称,不痛不痒,可有鳞屑;还会出现扁平湿疣,好发于肛门周围、外生殖器等部位,为湿润的扁平隆起性丘疹,内含大量梅毒螺旋体,传染性强;此外,还可出现梅毒性脱发、黏膜损害(如口腔、生殖器黏膜红斑、糜烂等),部分患者有发热、头痛、关节痛、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