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胃病不一定一定要做胃镜,症状较轻且稳定及不适合耐受胃镜检查者不一定需做;有典型报警症状、40岁以上人群及其他检查提示异常者通常需要做胃镜,医生会综合患者具体情况判断是否进行胃镜检查来做合理诊疗决策。
一、不一定需要做胃镜的情况
1.症状较轻且稳定:若患者胃病相关症状较轻微,如偶尔出现轻度上腹部隐痛,无进行性加重,且通过医生初步问诊及简单体格检查,考虑为常见的、病情相对稳定的胃病,如因近期饮食不规律导致的轻度功能性消化不良等情况,可能先采取一段时间的保守观察及对症处理,暂不急于进行胃镜检查。例如,部分患者只是偶尔出现饭后腹胀,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后症状能缓解,此时可先按一般胃病的饮食等生活方式调整来处理,不一定马上做胃镜。
2.不适合耐受胃镜检查者: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年老体弱、存在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等情况,无法耐受胃镜检查的操作过程。比如一位70岁以上的老人,同时合并严重的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进行胃镜检查可能会诱发心脏等重要脏器的不良事件,此时医生会综合评估,可能先不选择胃镜检查,而是通过其他相对无创的检查手段来辅助判断病情,像通过腹部超声观察胃部周围情况、抽血检查相关胃功能指标等。
二、需要做胃镜的情况
1.有典型报警症状:当患者出现一些报警症状时,通常需要进行胃镜检查。例如,出现持续的体重下降、呕血、黑便、吞咽困难、进行性的上腹部疼痛加重等情况。因为这些症状可能提示胃部存在较为严重的病变,如胃癌、胃溃疡合并出血、食管贲门癌等严重疾病。以呕血为例,若患者突然呕吐出较多暗红色血液,提示上消化道可能有比较大量的出血,而胃镜可以直接观察到出血的部位,明确病变性质,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2.年龄因素相关:40岁以上的人群属于胃癌的高危人群,若出现胃部不适等症状,一般建议进行胃镜检查。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胃部发生病变的概率增加,通过胃镜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胃部的病变,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例如,45岁的男性患者,长期有上腹部隐痛不适,虽然症状不典型,但基于年龄因素,医生会建议进行胃镜检查,以排除胃部肿瘤等严重疾病。
3.其他检查提示异常:当患者通过其他检查,如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发现可疑的病变,像胃部有可疑的充盈缺损、龛影等情况时,需要进一步通过胃镜检查来明确病变的性质,是良性病变还是恶性病变等。例如,钡餐检查发现胃部有一个可疑的溃疡样病变,这时候就需要做胃镜,在胃镜下可以直接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活检,从而明确诊断。
胃镜检查是诊断胃部疾病的重要手段,但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胃镜检查,在考虑患者病情、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后做出合理的诊疗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