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是静脉或右心栓子阻塞肺动脉致肺循环障碍本质为血流阻断不一定坏死,肺梗塞是肺栓塞后肺组织坏死的严重类型,临床表现肺梗塞具炎症反应等更明显表现,辅助检查肺梗塞有坏死相关征象,治疗肺梗塞在抗凝基础上关注坏死并发症,特殊人群中老年人表现不典型易忽视,基础疾病者需积极预防血栓。
一、定义与病理机制区分
1.肺栓塞:是由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等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是肺循环障碍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其本质是血流阻断导致肺组织缺血,但不一定发生坏死,病理上主要是肺动脉及其分支的阻塞。2.肺梗塞:是肺栓塞后,因局部肺组织血流完全阻断,导致肺组织发生坏死的病理过程,是肺栓塞的一种严重类型,强调了肺组织坏死这一结果。
二、临床表现差异
1.肺栓塞:症状多样,轻者可无症状,典型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多为胸膜炎性胸痛或心绞痛样胸痛)、咯血(常为小量咯血),还可能有焦虑、烦躁等表现,体征可能有呼吸急促、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等。2.肺梗塞:除具备肺栓塞的一般表现外,因存在肺组织坏死,可出现发热等炎症反应表现,胸痛可能更剧烈且持续,咯血可能相对更明显,局部可出现肺实变体征等。
三、辅助检查特点
1.影像学检查:
肺栓塞:CT肺动脉造影(CTPA)可直接显示肺动脉内的栓子,是诊断肺栓塞的重要手段;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呈现典型的灌注缺损而通气正常或基本正常的不匹配现象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肺梗塞:胸部X线可能显示肺浸润阴影、肺不张等,CT上除可见肺动脉栓塞表现外,还能看到肺组织坏死的实变影、低密度区等坏死相关征象。2.血液学检查:两者均可有D-二聚体升高,但肺梗塞时炎症相关指标如C反应蛋白等可能升高更明显,因存在肺组织坏死的炎症反应。
四、治疗原则区别
1.肺栓塞:主要治疗是抗凝治疗,目的是阻止血栓进一步增大和新血栓形成,常用抗凝药物有肝素、华法林等,对于大面积肺栓塞等情况可能需要溶栓等治疗,但重点是恢复肺血流灌注。2.肺梗塞:在抗凝等基础上,若存在肺组织坏死相关并发症,可能需要关注坏死组织的处理,如合并感染时需抗感染等,但核心仍是针对肺栓塞的基础治疗,同时要注意对坏死肺组织可能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监测和处理。
五、特殊人群考虑
1.老年人:老年人基础疾病多,发生肺栓塞或肺梗塞时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易被忽视,需加强监测,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等要及时排查。2.有基础疾病者:如患有心脏病、恶性肿瘤、长期卧床等情况的人群,是肺栓塞的高危人群,无论是肺栓塞还是肺梗塞,这类人群都需更积极地预防血栓形成,如长期卧床者要注意定期活动肢体等,基础疾病控制不佳时更易出现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