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趾真菌性甲沟炎由真菌感染甲沟引发,相关因素包括指甲修剪不当、足部多汗、外伤、长期穿不透气鞋,局部有红肿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化脓变色变形且伴随情况少,诊断依据临床表现结合真菌学检查,治疗有基础护理、抗真菌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预防需保持足部卫生、选透气鞋、避免外伤。
一、定义与病因
脚趾真菌性甲沟炎是由真菌(如皮肤癣菌等)感染甲沟部位引发的炎症性疾病。其发生多与以下因素相关:一是指甲修剪不当,如过度修剪指甲两侧,导致甲沟皮肤破损,为真菌侵入创造条件;二是足部多汗,长期处于潮湿环境易滋生真菌;三是外伤,脚部受到挤压、碰撞等外伤后,皮肤屏障受损,增加真菌感染几率;四是长期穿着不透气的鞋子,进一步加重足部潮湿状况,促进真菌繁殖。
二、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患者脚趾甲周围出现红肿、疼痛,病情较轻时红肿范围较小,随着病情发展,红肿范围扩大,疼痛加剧,部分患者可伴有瘙痒感。严重时甲沟部位可能出现化脓现象,指甲外观发生改变,如变色(变白、变黄等)、变形。
2.伴随情况:若合并其他感染或基础疾病,可能出现全身不适,如低热等,但一般较为少见,主要以局部症状为主。
三、诊断方法
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结合真菌学检查进行诊断。医生会观察脚趾甲周围的症状表现,同时通过真菌镜检或真菌培养来明确是否存在致病真菌。真菌镜检可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真菌菌丝或孢子,真菌培养则能进一步确定真菌的具体种类,以便针对性治疗。
四、治疗原则
1.基础护理:首要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清洗脚部,清洗后彻底擦干,尤其是脚趾间的部位。选择透气性好的鞋子和棉质袜子,避免脚部长期处于潮湿环境。
2.抗真菌治疗:可使用外用抗真菌药物,如某些具有抗真菌功效的搽剂等,但具体药物需遵循医疗规范选择。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应优先考虑非药物的基础护理措施,尽量避免滥用抗真菌药物;成年人若病情需要使用药物,也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且足部血液循环等可能存在异常,发生脚趾真菌性甲沟炎时更易出现病情加重或引发其他并发症,因此这类人群需格外重视足部护理,严格控制血糖,一旦发现脚趾异常需及时就医;儿童患者要注重日常足部清洁,家长应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脚部护理习惯,避免因不当护理导致真菌感染加重。
五、预防措施
1.足部卫生:保持脚部清洁,定期用温和的清洁剂清洗,勤换鞋袜,建议每天更换袜子,每数天更换一次鞋子,以减少真菌滋生的环境。
2.穿着选择:挑选透气性佳的鞋子,如布鞋、运动鞋等,避免长时间穿着塑料凉鞋或不透气的皮鞋,降低足部潮湿程度。
3.避免外伤:注意保护脚部,避免受到挤压、碰撞等外伤,若发生外伤要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防止伤口感染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