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是由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等引发的急性炎症性疾病,常见病因包括胆囊结石嵌顿等致胆囊管梗阻及肠道细菌逆行感染,症状有右上腹阵发性绞痛等消化道症状及发热,体征有右上腹压痛等,诊断依据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及超声等辅助检查,需与急性阑尾炎等鉴别,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症状不典型需密切观察,儿童少见且病情变化快优先非手术,妊娠期女性需权衡母婴安全。
一、定义
急性胆囊炎是由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等因素引发的胆囊急性炎症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二、病因
1.胆囊管梗阻:最为常见的原因是胆囊结石嵌顿于胆囊管或颈部,导致胆汁排出受阻,胆囊内胆汁淤积,刺激胆囊黏膜引发炎症;此外,寄生虫(如蛔虫)、胆管狭窄等也可引起胆囊管梗阻。
2.细菌感染:多由肠道逆行侵入胆囊,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属等,细菌在胆汁淤积的环境中繁殖并引发炎症反应。
三、临床表现
1.症状:典型表现为右上腹阵发性绞痛,疼痛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常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体温多在38℃左右,若合并感染加重可出现高热。
2.体征:右上腹可有压痛、反跳痛,Murphy征(+)(检查者将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肋部,拇指置于右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嘱患者缓慢深吸气,若因拇指触及肿大的胆囊引起疼痛而突然屏气,称为Murphy征阳性)。
四、诊断
1.病史与症状:依据患者右上腹疼痛、放射痛及消化道症状等病史。
2.体格检查:结合Murphy征等体征。
3.辅助检查:超声检查是首选方法,可见胆囊增大、囊壁增厚、胆囊内结石等表现;血常规可提示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炎症反应。
五、鉴别诊断
需与急性阑尾炎、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胰腺炎等疾病鉴别。例如,急性阑尾炎多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消化性溃疡穿孔常有上腹部剧烈疼痛,伴腹肌紧张、板状腹等表现;急性胰腺炎多有左上腹或中上腹疼痛,血淀粉酶、脂肪酶升高。
六、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以减少胆汁分泌,缓解腹胀;使用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等)抗感染;应用解痉止痛药物(如阿托品等)缓解疼痛。
2.手术治疗:对于病情较重、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胆囊穿孔等并发症的患者,需及时行胆囊切除术。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症状可能不典型,腹痛程度与体征可能不一致,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完善检查以明确诊断,避免延误治疗。
2.儿童:急性胆囊炎相对少见,若发病需高度重视,因儿童病情变化较快,应尽早评估并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优先考虑非手术治疗,谨慎选择手术干预。
3.妊娠期女性:需权衡母婴安全,在保证母婴健康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需充分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