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治疗分非手术与手术,非手术含一般支持(卧床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等)、抗感染(据病原体选抗生素)、解痉镇痛(依情况选药);手术中急性胆囊炎遇绞窄、化脓、穿孔等需切胆,方式依病情选,慢性胆囊炎反复发作伴结石等也需切胆;特殊人群里儿童少见多与胆道蛔虫相关优先非手术严重才手术,老年常伴基础病手术风险高需评估术后护理,女性生理期用解痉药等要注意相关影响。
一、非手术治疗
1.一般支持治疗:患者需卧床休息,禁食以减少胆汁分泌刺激胆囊收缩,通过胃肠减压减轻腹胀,同时进行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对于老年及有基础疾病者需特别关注体液平衡状态及脏器功能维护。
2.抗感染治疗:根据胆囊炎的病原体情况,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控制感染,如考虑革兰阴性杆菌等常见病原体时,可选用相应广谱抗生素,用药需依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调整,以保障抗感染效果且避免不合理用药导致的耐药问题。
3.解痉镇痛:使用解痉药物缓解胆囊痉挛性疼痛,如胆碱能受体拮抗剂等,需综合考虑患者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对药物的耐受性及不良反应需更谨慎评估,选择合适的解痉镇痛方案以平衡镇痛效果与安全风险。
二、手术治疗
1.急性胆囊炎手术指征:当出现绞窄性胆囊炎、化脓性胆囊炎、胆囊穿孔、合并严重胆道感染等情况时,需行胆囊切除术。手术方式的选择需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及身体状况,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对创伤小、恢复快,但对于复杂情况可能需开腹手术,手术前要充分评估患者心肺功能等基础状况,尤其老年患者需全面考量手术耐受能力。
2.慢性胆囊炎手术指征:对于慢性胆囊炎反复发作,伴有胆囊结石、胆囊萎缩、胆囊壁增厚明显影响胆囊功能等情况,也应考虑胆囊切除术。慢性胆囊炎患者可能长期受症状困扰,手术可有效改善生活质量,但需评估患者术后康复能力及可能存在的手术风险,如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时,需在控制基础疾病后再行手术或术中术后加强血糖等管理。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胆囊炎相对少见,多与胆道蛔虫等因素相关,治疗优先考虑非手术治疗,如抗感染、解痉等,仅在病情严重如出现穿孔等紧急情况时才考虑手术,且手术需充分评估儿童的生理特点及术后恢复能力,尽量选择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术式及治疗方案。
2.老年患者:老年胆囊炎患者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手术风险较高,非手术治疗时需密切监测脏器功能变化,手术前需全面评估心、肺、肝、肾等功能,选择创伤小、恢复快的手术方式,术后加强护理及并发症预防,关注老年患者的术后康复及营养支持。
3.女性患者: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使用解痉镇痛药物需注意对生理期的影响,避免选用可能影响月经周期的药物,手术前后也需考虑生理期对手术及恢复的影响,做好相应的护理及病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