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结肠炎病情加重会带来多方面危害,包括营养吸收障碍加重,影响营养成分吸收致不同年龄患者出现相应问题;肠道溃疡及出血风险增加,溃疡易出血,不同人群出血表现及风险因素有别;肠道狭窄与梗阻,反复炎症致纤维组织增生引发狭窄,进而可能肠梗阻,不同人群表现不同;癌变风险升高,长期不愈者癌变风险增加,不同年龄及性别患者癌变情况有差异,需定期检查。
一、营养吸收障碍加重
慢性结肠炎若病情加重,会影响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功能。肠道是人体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炎症的持续刺激会破坏肠道黏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使得对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的吸收效率大幅降低。例如,维生素B族的吸收会受到影响,进而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贫血、周围神经病变等情况;蛋白质吸收不良会使患者体质逐渐虚弱,免疫力下降,更容易受到其他疾病的侵袭。不同年龄的患者受此影响表现有所不同,儿童可能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的现象,因为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支持,而肠道吸收障碍无法满足其需求;老年人则可能因营养状况恶化,加重骨质疏松等问题。
二、肠道溃疡及出血风险增加
随着慢性结肠炎病情的进展,肠道黏膜的炎症会进一步加重,可能导致肠道溃疡形成。溃疡面容易受到肠道内食物残渣、细菌等的刺激,从而引发出血。轻度的出血可能表现为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而严重时可能出现大量便血,患者会出现头晕、乏力、心慌等贫血症状。不同性别患者在出血后的表现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女性在月经期间可能会因失血而加重贫血的相关不适。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会影响身体的凝血机制和肠道的修复能力,加重出血风险。有过肠道手术病史或本身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病情加重时肠道出血的风险更高,且出血后更难止住,需要特别警惕。
三、肠道狭窄与梗阻
慢性结肠炎反复发作且病情加重时,肠道黏膜反复炎症、修复,会导致纤维组织增生,进而引起肠道狭窄。肠道狭窄到一定程度时,会阻碍肠道内容物的通过,引发肠梗阻。肠梗阻的典型表现为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儿童发生肠梗阻时,由于其肠道相对较细,症状可能更为明显且进展迅速,需要及时就医处理。老年人本身肠道蠕动功能相对较弱,发生肠梗阻后恢复也相对困难。有过腹部手术史的患者,肠道粘连等基础情况可能会增加肠道狭窄和梗阻的发生几率。
四、癌变风险升高
长期不愈的慢性结肠炎有一定的癌变风险,病情加重时这种风险会进一步增加。例如溃疡性结肠炎,病程较长、病变范围广泛的患者,患结肠癌的可能性比一般人群显著升高。不同年龄的患者,癌变的发展速度可能不同,年轻人相对可能发展较慢,但一旦发生癌变,恶性程度可能较高。女性在激素水平等因素影响下,癌变后的临床表现可能与男性有一定差异,但总体来说,病情加重会使癌变的潜在威胁加大,需要定期进行肠镜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