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是经蚊媒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症状多样,包括起病急骤、体温迅速升至39-40℃且持续2-7天左右的发热;多数患者伴明显头痛,全身肌肉酸痛、骨关节剧烈疼痛的全身症状;发热后2-5天左右出现斑丘疹等多种皮疹;部分患者有皮肤出血点等出血倾向;约1/3患者有浅表淋巴结肿大,部分患者有肝脾肿大,重症者可出现危及生命的情况,出现相关症状且有蚊虫叮咬史应及时就医检查。
发热
体温变化:通常起病急骤,患者会突然出现高热,体温可在短期内迅速升高至39~40℃,而且发热多为持续性,部分患者可能会呈现稽留热或弛张热的形式。例如相关研究显示,在登革热患者中,超过90%的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且体温上升速度较快。
发热持续时间:发热一般会持续2~7天左右,之后部分患者体温可逐渐恢复正常,但也有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体温波动的情况。
全身症状
头痛:多数患者会伴有较为明显的头痛,疼痛部位可累及整个头部,可能是双侧头部疼痛,这种头痛可能与病毒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以及颅内血管扩张等因素有关。
肌肉痛和骨关节痛:患者常感到全身肌肉酸痛,尤其是四肢肌肉,同时骨关节疼痛较为剧烈,类似骨折样疼痛,所以登革热也被一些患者形象地称为“断骨热”。这种疼痛与病毒在体内引发的免疫反应导致肌肉、关节周围组织炎症有关。儿童患者在表述疼痛时可能相对困难,但会表现出哭闹、活动受限等情况,需要家长密切观察。
皮疹
皮疹出现时间:一般在发热后的2~5天左右开始出现皮疹。
皮疹特点:皮疹多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猩红热样皮疹、红斑疹等。皮疹首先出现在躯干,然后逐渐蔓延至四肢、颈部等部位,一般不痒,但是也有少数患者可能会有瘙痒感。
出血倾向
皮肤出血点:部分患者会出现皮肤出血点,常见于四肢皮肤,是由于血管通透性增加,血小板减少等因素导致血液渗出血管形成。
其他出血表现:严重的登革热患者可能会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等情况,少数患者还可能有咯血、血尿等表现。儿童患者在出现出血倾向时,家长要特别注意观察出血部位和出血量,若出血量较多或出血不易止住,需及时就医。
其他表现
淋巴结肿大:约有1/3的患者会出现浅表淋巴结肿大,以颈部淋巴结肿大较为常见,一般质地柔软,可有轻度压痛。
肝脾肿大:部分患者会有肝脾肿大的表现,通过体格检查或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肝脏、脾脏增大,但一般程度较轻。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脏器相对娇嫩,肝脾肿大可能会对其消化、代谢等功能产生一定影响,需要密切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登革热的症状表现个体差异较大,有些患者症状可能相对较轻,而有些患者尤其是重症登革热患者可能会出现病情迅速恶化,出现休克、严重出血、器官功能障碍等危及生命的情况。如果出现上述相关症状,尤其是在登革热流行地区有蚊虫叮咬史后出现发热等不适,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血清学检查等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