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性肺炎由肺炎链球菌等病原体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入侵引发累及肺大叶的纤维素性炎症,病理有充血水肿、红色肝变、灰色肝变、溶解消散期,临床表现有全身高热寒战等及呼吸系统咳嗽咳痰等,辅助检查含血常规、病原学、影像学,诊断靠典型表现、体征及辅助检查,治疗分抗感染与对症支持,特殊人群儿童、老年及有基础病者需分别留意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
大叶性肺炎是由肺炎链球菌等病原体感染引发的累及肺大叶的纤维素性炎症,主要病理改变为肺泡内纤维蛋白渗出、实变,多呈大叶或肺部较大肺段分布。
二、病因
1.病原体:最常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此外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也可致病,通常因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受凉、疲劳、醉酒等)病原体入侵并在肺泡内繁殖致病。
三、病理过程
1.充血水肿期:发病1~2天,肺泡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内有浆液性渗出物。
2.红色肝变期:发病3~4天,肺泡内有大量红细胞和纤维素渗出,病变肺叶质实如肝。
3.灰色肝变期:发病5~6天,肺泡内红细胞逐渐被中性粒细胞替代,纤维素量进一步增多,肺叶仍呈实变但颜色转为灰白。
4.溶解消散期:发病1周后,渗出物被溶解吸收,肺组织逐渐恢复正常结构。
四、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突发高热、寒战,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头痛、肌肉酸痛等。
2.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咳痰,初期为干咳,继而咳黏液脓性痰,典型者咳铁锈色痰;可伴有胸痛,疼痛随咳嗽或深呼吸加重。
五、辅助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增高,可见核左移或中毒颗粒。
2.病原学检查:痰涂片革兰染色可见阳性球菌,痰培养可明确致病菌。
3.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或CT早期可见肺纹理增粗,随病情进展出现肺叶或肺段均匀致密的实变影,消散期可见实变影内逐渐出现散在的斑片状阴影,密度减低。
六、诊断
依据典型临床表现(高热、铁锈色痰、胸痛等)、体征(肺部实变体征)及辅助检查(血常规、影像学)综合诊断,病原学检查明确致病菌可确诊。
七、治疗原则
1.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抗生素,如肺炎链球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等抗生素。
2.对症支持治疗:高热时给予退热措施,咳嗽咳痰者给予止咳祛痰药物,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等支持治疗。
八、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大叶性肺炎病情进展可能较快,需密切观察体温、呼吸等变化,及时就医,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基础上合理选用抗感染药物,避免延误治疗导致病情加重。
2.老年患者:老年人常伴有基础疾病,大叶性肺炎易导致病情进展迅速,需加强病情监测,注意用药的安全性,根据肝肾功能等调整治疗方案,积极控制基础病以降低肺炎相关风险。
3.有基础疾病者:如患有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疾病者,患大叶性肺炎时需格外关注基础病控制,抗感染治疗时需综合评估基础病对药物代谢等的影响,谨慎用药,注重多学科协同治疗以保障患者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