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部不适的原因包括胃部疾病(胃炎分急性和慢性,急性多由刺激性食物等引起,慢性主要因幽门螺杆菌等;胃溃疡由幽门螺杆菌等致胃黏膜被消化形成,疼痛有规律)、胃部周围器官疾病(胆囊炎胆结石可致牵涉痛,胰腺疾病易与胃痛混淆)、全身性因素(心理因素致胃肠功能异常,其他全身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影响胃肠功能致胃痛)。
一、胃部疾病相关原因
1.胃炎
急性胃炎:多因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过辣、过烫、过于粗糙的食物,大量饮酒等)、服用损伤胃黏膜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等)、感染(如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引起。例如,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常见的引发急性胃炎的原因之一,幽门螺杆菌可破坏胃黏膜的防御屏障,导致胃黏膜出现炎症反应,引发胃痛等症状。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发生,青少年可能因饮食不规律、感染幽门螺杆菌等因素患病;老年人则可能因本身胃黏膜防御功能下降,加上服用药物等因素易患急性胃炎。
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持续感染是最主要的原因,另外,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如长期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等)、自身免疫因素等也可导致。对于不同性别来说,患病率可能无显著性别差异,但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发病情况有差异,老年人由于胃肠道功能逐渐衰退,更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患慢性胃炎。
2.胃溃疡
主要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过多等因素导致胃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自身消化而形成溃疡。胃溃疡引起的胃痛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多在进食后一段时间出现,如进食后1-2小时开始疼痛,下次进餐前缓解。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可能患病,年轻人可能因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等导致胃酸分泌紊乱引发胃溃疡;老年人则可能因胃黏膜修复能力下降等因素患病。
二、胃部周围器官疾病相关原因
1.胆囊炎、胆结石
当胆囊或胆管内有结石等病变时,可引起牵涉痛,疼痛可放射至胃部区域,导致胃痛。胆囊炎、胆结石的发生与胆汁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女性相对男性更容易患胆结石,可能与女性激素等因素有关。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患病,老年人由于胆囊功能退化等原因,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2.胰腺疾病
胰腺炎等胰腺疾病可引起上腹部疼痛,有时易与胃痛混淆。胰腺炎的发生与胆道疾病、大量饮酒、暴饮暴食等因素有关。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年轻人可能因酗酒、暴饮暴食等引发胰腺炎;老年人则可能因胆道疾病等基础疾病诱发胰腺炎。
三、全身性因素相关原因
1.心理因素
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可影响植物神经功能,进而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分泌功能,导致胃痛。不同年龄、性别人群都可能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例如青少年可能因学习压力大出现紧张情绪引发胃痛;女性在生理期前后等特殊时期,由于激素变化等因素,更容易因心理因素出现胃部不适。
2.其他全身性疾病
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内分泌疾病,可影响胃肠道的蠕动和消化功能,导致胃痛。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相关的胃部不适,老年人相对更易患甲状腺功能减退,从而出现胃痛等胃肠道症状。